第220部分(第1/4 页)
也许……再也见不到他的好弟弟了……景昕心中在流血,不甘心的脖子一歪,闭上了眼睛。
……
坤宁宫内。一对至尊母子正在这座稍显沉闷的宫廷内煮茶说话。一座青铜仙鹤的香炉,燃着清幽凝神的百合香,熏染的人舒适而平和。一个侍婢迈着小碎步低头过来,“回禀太后娘娘、皇上,长公主执意不肯起身,还跪在宫门外。”
登基不到半年的端宸皇帝,穿着明黄龙袍,比之当日做亲王的时候,更显得威严。不过在亲生母亲面前,他仍然是那个孝顺的儿子,“母后,长公主毕竟是皇室中威望最深,长跪多时,恐怕对儿臣的声誉不佳。”
惠安太后轻瞥了一眼,翘着鎏金卐字福稳指套,端起檀木小几上的粉彩茶杯,漫不经心的啜了一口清茶,“你当母后乐意?已经让人劝了三拨了,她就是耍赖的不肯起来,本宫能如何?”
“让人再去劝去吧!实在不能,只有朕亲自去了。”
“皇上,怎么能劳烦你亲自去?她要跪,就让她跪去。”
端宸沉默了片刻,“总归是朕的长姐,她已经年过花甲,长跪母后宫门前,朝臣恐怕会议论纷纷。”
“可她求的是肉白骨、活死人的‘九转金丹’!内宫只有一枚了,这种珍贵难得的药物,历来只有皇上才能用。她居然要给她的外孙求?这合乎道理了么?当皇上你,当本宫是什么!她眼里只有一个外孙!”
端宸是不信什么道家的丹药,不过那九转金丹广平皇帝及更早的隆正皇帝曾经服用,果真延迟了三个多月的寿命,所以半信半疑的。他心理想着,命数是老天注定,真有个万一,多活三个月又有什么用处?因此并不把千金难求的九转金丹当成一回事。笑了笑,
“母后,儿臣自认春秋正盛,二三十年用不到此丹。母后同样福寿绵延、容光焕发,依儿臣的意思,有,锦上添花,无,也无所谓。大不了再让人炼去。难道花个十几年炼不出第二炉来?”
“长公主只有景暄这一个外孙,一旦没了,她岂不晚景凄凉?不看她为大周的牺牲,就是普通人家,长姐遇到这种事,身为弟弟也不好袖手旁观的。”
惠安太后其实也不大信什么丹药的,她亲眼看见隆正皇帝晚年因为服用丹药,吃得面如金色、腹胀鼓鼓,哪肯自己服用?不过借着借口存心压长公主一头罢了!现在长公主长跪多时,她心理的气差不多出尽了,暗想昨日太医院就回来禀告,说安乐候府景暄时日不多,怕就这一两日,拖的时间也足够了!
这么想着,她就缓和了面色,笑着对端宸道,
“皇上既然这么说,母后也只能答应了。来人,去把我寝宫后头的书柜第三层、第二抽屉里的匣子拿来,送出去交给长公主罢!”
侍婢赶忙应了。
端宸松一口气,一枚丹药不值得什么。关键是长公主经此打击,怕是也命不久矣。他才登基不久,位子还不稳呢,若在遇到长公主去世,宗室的人谁来帮他压制?侍婢送药出去后,他还让身边的大太监过去闻言劝慰几句,并使太医院的太医给长公主请平安脉,怎么也得拖个一两年……
且说长公主得到传说中说的神乎其神的“九转金丹”后,马不停蹄命人送到安乐候府。负责诊治的太医是不信什么道家丹药的,但怎么说呢,安乐候差不多就吊着一口气,罢了,死马当活马医吧!看着人用酒给景暄服下了。
真怪了,当场气息平稳多了。
虽然还是持续的高热,但前头连药汁都喝不下,过不了两个时辰,居然能喝下了!能喝药,至少还有一线希望啊!急忙再诊脉,思考方子熬药。过了一天后,能进米汁了。
消息传到长公主府,长公主连忙给观音像烧了几柱香,感谢漫天神佛和菩萨保佑。至于有人告诉她,说是侯夫人俞清瑶一直衣不解带的在旁边伺候,她冷哼一声,眼底满是憎怨。
“当初我瞎了眼,才选中她!若不是为她、若不是,我早就抱重孙了。”
长公主深刻反省中,认为自己对俞清瑶太好了,否则一成亲,屋里放十七八个人,只要有一个怀孕的,那她现在重孙都多大了!也不用这么担心,担心自己白发人送黑发人,没有任何指望了。
她还不知道,其实她不止重孙,连重孙女都有几个了。景昕身边的姬妾有多少?除了正室东茗公主无出外,杜姨娘、春姨娘,还有最近很受宠爱的两名歌姬,都有子女。其实她早就儿孙满堂,可惜不知道罢了。
……
缠绵病榻两个月后,景暄终于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