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部分(第2/4 页)
心的劝解,眉宇间除了母亲的慈爱,还有身居上位者的镇定自若。那股不应该在女人身上看到的野心,正在她的眼眸中闪闪发光。
“身为帝王。就要有包容天下的胸襟和眼光,江山社稷岂是周家私产?若是众多皇子有才能,不消多说,自然拥立正统;可你看看,八皇子和梁皇贵妃图谋不轨,竟在饮食中下毒,意欲加害龙体。十一皇子又出了那样的事情……一桩桩、一件件的丑事,那起扶不起的东西坐上大位,又怎能服众!祸害的是天下百姓!”
“我的儿,这个时候你不挑起大梁,还能指望谁?况且你也是先皇的子孙,怎么算不得正统?连皇帝都想到了你,认定你是最合适的继承人,你可要打点精神。将那些没要紧的想法丢了。以后的日子还长着,国事家事样样的事都要你拿大主意。你可不能乱了,你一乱。不知朝廷会乱成什么样子。”
如此安抚的半响,端王才沉下心思,重重点了点头,起身换了朝服进宫去了。
八月二十四日,广平皇帝的龙塌前聚集着三四位重臣,陪伴他四十多年的贤妃娘娘,和端亲王。临终之前,瘦成枯槁一样的皇帝用颤巍巍的手按了玉玺,连下了三道圣旨。
一,即日起册立端亲王周端敬为“皇太弟”。其次。废黜八皇子王爵,幽禁皇贵妃梁氏……终身,遇赦不赦。终究,她和斗了一辈子的彭皇后下场一般无二。
第三,大行后不许活人陪葬,一应丧葬从简。宫人到了年龄尽数放出,许家人接回养老。诸未成年皇子守孝三载,平民百姓忌嫁娶三月。葬定陵,与先王皇后合葬。
无人知道的是,先皇后的陵寝内,早存放了另一个人的骨灰。那人在史书上毫无记录,等相关的人都去了后,再无人知晓她当年的风华。如风儿吹去的尘埃,了无痕迹。
二十五日,广平大行。朝野俱是一片哀嚎。
平心而论,广平皇帝并不以“仁厚”著名,可他在位期间,施政方针明确,对外用武,对内安抚,着实令百姓安居乐业。纵有风不调雨不顺的时候,他也尽力救灾了,没有发生过大起的一整村子死绝的事情。
兵事上,大周对东夷、对北狄用兵,不说战果,确实加强了对周边邻国的威慑。文学上,出了一个百年不遇的‘诗仙’,足够让千百年后的文人学子记住这个灿烂的年代。再,穷十年之功编著了一部汗牛充栋的《广平大典》,足可给后人留下无尽的文学宝藏。
广平是自觉没有任何遗憾的离开这个尘世。他掌控了这个国家将近四十年,早就筋疲力尽,接下来该轮到下一辈了。
端王在广平的灵前登基加冕,因有大行皇帝的遗诏,文臣武将顺从的接受圣旨,三叩九拜见新皇。新皇帝登基后,依礼册封惠太妃为“惠安太后”,赐居慈宁宫,把自己吊死的栾氏因是明媒正娶的结发“王妃”,封为“瑞慧”皇后,后娶的连氏则封为“瑞敏”皇后,赐居坤宁宫。谢侧妃封“贵妃”,一子周止息为“宁王”,一女周芷芬为“福安公主”;阮侧妃封“贤妃”,所生女儿为“福仪公主”。令有原端王府其他的子女,也一一册封了。
最幸福的是那些歌姬,原本地位低下,随时都能可能赠送,流落不知什么地方,可端王成了皇帝,她们也算是潜邸伺候过皇帝的人,封了才人、采女不等,位分虽低,可比以前的日子好多了!
至于嫡出的周止戈,则早早的立为太子。诸公主中的周芷苓,才嫁到东夷一年,可因是结发皇后的嫡出,尊贵无比,也被册封公主。她在东夷的日子更舒坦了——可人是不能太过舒坦的,她知道嫡亲的兄弟做了太子,惊喜过后满是忧虑,万一她的兄弟被姓谢的贱人害了怎么办?大仇人沐天华是没了,可父皇身边的坏人实在太多,没有自己看着,太子身边的人能照顾好他么?于是,日夜忧心,写了一封言辞恳切的信,希望能回大周居住。
大概是书写得太过动情,两个月后得到许可,立马收拾东西离开了东夷。
……
且说在余杭过得舒舒服服,不知南北的俞清瑶,一日日忙得没个停脚的时候。她这一年过得太舒心了,不是没烦恼,而是那些烦恼跟以前时刻忧心脖颈上的铡刀相比,称得上“甜蜜的负担”了。都有闲心思考景暄对她的情,是因她自身还是其他,可见“闲”成什么样了。
她这里快活的不知忧愁,等到广平皇帝大行的消息传来,整个人简直有点懵了。
不是因意外而戳手不及——她早知道皇帝的身体撑不了多久了。只是,这辈子跟前世终究不一样。前世皇帝死了就死了,对她没有任何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