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部分(第3/4 页)
了,想把自己一直想说,但是没有办法说出口的话,对俞清瑶,他这一辈子红颜知己的唯一孙女,没有顾忌的畅谈一番了吧!假装那个女人还活着。
她如果还活着,自己一定不会那么寂寞。
“朕坐在这个位置上,没有亲人,没有朋友,白天被大臣们欺骗,说什么国泰民安,晚上被妃嫔说哄骗,说对朕有多么真心。生了一群儿女,只想着从朕这里得到好处。”
“包括你的祖父,朕的好老师。他想要公侯万代,想要青史留名,还想让俞家子孙繁茂,昌盛不败。呵呵,朕都不能保证这大周江山千秋万代,他不过做过朕十年的老师,就想要那么多了。”
“朕若能重来一世,定不会再想做什么千古明君。朕只想做个昏君。昏君不用顾忌太多,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不管大臣们怎么反对,可以保护他的皇后,不让她受奸人所害。可以保护他们的儿女,看着他们长大成人,成长为正直勇敢的人也好,不思进取的纨绔也罢,至少不会让他们卷入权力倾轧,活活的被害死。想去什么地方,就去什么地方,名山大川、江南边塞,还有热闹的街市,青楼妓馆,见识‘满楼红袖招’的滋味。”
皇帝一边说,一边拍了下大腿。
谁能想得到,广平皇帝坐拥三宫六院七十二妃,居然遗憾没能见识市井中的妓馆女子?说出去,有谁相信啊!
俞清瑶脸色涨红,迟疑了半刻,才说道,“那我爹……”谁不知道大周独一无二的诗仙大人,是仅有的去青楼不仅不要给钱,花魁们还愿意倒贴的!皇帝居然羡慕她父亲?(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三三五章 寻瑶(1)
没想到诗仙父亲的风流倜傥,便是连皇帝也要羡慕几分的。俞清瑶听了,感觉颇为复杂。一是察觉到皇帝说这番话时的枯寂——常年居住皇宫大院,一年到头也就祭天和狩猎的时候能出去两回,这种憋闷之感,恐怕也只有她两世为人,见识过繁华富贵又经历过市井自由生活过的,才能体会。再,就是惊异。被皇帝当成唠叨、诉苦、倾吐的对象,不是所有人都能享受的待遇啊!惶恐不安有,可更多的是被皇帝当成“平等对象”对待的尊严荣誉感。
一时之间,俞清瑶根本不知道说什么安慰好,只一句结结巴巴的回话“青楼也未必有多好,脂粉气味太浓了,熏鼻子”。
皇帝听了,不觉莞尔。早在暗中观察她多时,知道她并非特别伶俐聪慧的,会花言巧语讨人欢心,看中的也就是这份“纯良”,以及文妙的孙女身份。
皇帝在冷宫待了大约两刻钟,便离开了。话题虽然杂七杂八说了不少,不过始终没提,俞清瑶也压根不敢问一个关键问题。那就是,关于她的亲祖母林谨容是怎么进宫的?以什么身份?
或者说,进宫后主动要求住到冷宫,以保持清醒头脑的“林谨容”,又怎么会跟彭皇后,当时的贵妃娘娘结下梁子,闹到不死不休的地步。
俞清瑶在皇帝离开后,一个人默默的望着空寂宫殿的屋顶,思考着。可想来想去,没有想通,反而想到另一个令人额头直冒冷汗的大问题!
很多事情可以造假,但一个人的年龄,出生年月不会有假吧?尤其是才出生的婴儿,差一个月、两个月,区别太大了!父亲出生在广平元年的八月,也就是说。父亲出生的时候广平皇帝已经登基了!
登基前,皇帝就有了太子妃,也就是后来晋封的先孝慈王皇后,还大封了潜邸的一批侍妾……一群女人进了宫廷。因老皇帝才驾崩,当年的后、宫不会有任何新人进入。所以说,若她的祖母跟了皇帝,一定是从潜邸时就成了皇帝名义上的侍妾!然后跟着进了宫,在宫中生了父亲?
天啊!登基的第一年有了皇子出生,那是多么大的喜事?祖母怎么可能籍籍无名!后世上所有生育皇子的妃嫔都会写在那本《广平大典》上啊!怎么没有祖母的名字?更奇怪的是,之后的父亲没有养在宫中。而是被送到了俞家!
为什么偏偏是俞家?因为皇帝的信任?
这这……怎么越想,越觉得离奇古怪呢?完全不通啊!假设祖母只是想报复,那她完全可以利用皇帝对她的感情,一样样达到她的目标——事实也证明,她完全成功了!害过她的荣国公府彻底垮台,不复存在。
那她为什么还要自杀?她已经有了皇帝的喜爱,为什么想不开要寻死呢?不知道她的死,会让她唯一的儿子。自己的父亲,痛苦一辈子吗?她到底是想报复仇家,还是想报复父亲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