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部分(第3/4 页)
她们很高兴,说几句轻巧的话就能舀了银子,舒舒服服的回乡养老,何乐而不为?至于她们走后,俞家是聚是散,是高升还是被贬,跟她们有一毛钱的关系么?
很久后,还是有人奇怪俞家的倒塌那么快。作为曾经深受广平皇帝信赖的帝师,他连基本的教育后代都做不好吗?怎么三代四代的子孙都……
谁也不知俞家最后的分崩离析,竟然始于两句闲言碎语。
且说俞子轩此人,最是居高自傲、自以为是,表面却披着一张谦逊知礼的皮。外表看,他从来不把俗气的金银放在眼里,家中一应人情往来,从不插手过问;而内里,却耿耿于怀——他认为,恼怒的不是那笔钱。而是老太爷留下的东西,理所应当给他大头。
或者至少有一份吧?
怎么全给了外人!
他才是长房大长孙!
因为这,俞子轩开始怀疑老太爷对他的关爱,没有想象的那么多……
因前头早就分过家了。俞子轩起疑后让庶妹婷瑶,还有妻子找借口去三房、四房“实地考察”,回复的答案让他惊心。同样,三房的锦焕,四房的锦谦都是精明过人的人物,发觉俞子轩对他们的财产感兴趣,干脆挑明了!
大侄子。你现在有了儿女,还当着官,官场人情往来需要打点;将来儿女长大了,也需要不菲的嫁娶钱。不如跟我们一起干?
三房的人开了车马行常年往返西疆,四房的人合伙包下一艘海船,每隔三年出海一回。至于说获利?利润大了,比当朝宰相的十年俸禄还要多!
一笔写不出两个俞字,锦焕、锦谦商量过。决定让俞子轩入股!不需要他亲自出面,只要十分之一的入股金做抵押,随便派个管事。坐等来年分红。
这简直是天上掉馅饼的大好事啊!换了别人,求都求不来!可俞子轩一口拒绝了。
原因有三:一,他从来看不起三房、四房的人,认为他们是依附俞家生存的可怜虫。难道他,俞家的长房长孙,没落到需要依靠可怜虫的救济了吗?其次,锦谦最后叮嘱了一句“海上风急浪大,也有可能会船毁人亡”——这是该有的提醒,一般行船都是找熟悉海上天气情况的老水手,出现事故的几率并不大。可俞子轩一听就在心理冷哼了一声。叫我先付押金,又说让我坐等分红。我怎么知道你会不会故意来个“船毁人亡”?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俞子轩仍然觉得三房四房的富有,是他们强占了属于他的那一份!不然哪里来的本钱?不该他的,他不要。可属于他的,谁也别想舀走!
看着都是围绕着钱生出事,其实本质不同。跟三房、四房的人做生意,那他俞子轩的体面都没了;可索要老太爷生前的家财,那是长房大长孙的权利!就是一状告到御前,他也是理直气壮!
可是只有两个婆子的“胡言乱语”,他连老爷子到底私下给了什么都不清楚,怎么发作?不能直接抄了三房、四房的家,看看都有些什么吧?无可奈何之下,只有细心的问询曾经在老爷子身边伺候过的人。
一问、再问,竟真的问出了蛛丝马迹!
有一个哑巴侍奴曾经看过老太爷午后睡着了,手边放着一本泛黄的账册,里面的银钱往来都是大宗大额。大到什么程度呢?他曾经在铺子里做过活计的,知道一些记账的窍门,大约估摸了下,至少是万两为单位!
那么薄薄的一本账册,记录了银两至少有几百万。
俞子轩听了,大吃一惊!几百万啊,那是多么庞大的身家。至于帝师的俸禄需要多少年才能积攒到几百万,他压根没想过,只是一股郁缀之情直冲脑门——这些,都该是他的!
愤怒之下的俞子轩,来到老爷子生前居住的松涛阁。在某些人的帮助下,费了些功夫,终于在床下的暗格里找到“据说”的账册。当真是薄薄的,大概是一套账册里的一本,可里面记录的都是非常庞大的数目。
上面的诸多暗号,他完全看不懂,但是属于“曾味坊”的老字号独门标记,他还是认得。曾味坊是一家贩卖雪糖的商铺,因他家的糖又白又甜,毫无瑕疵,独门工艺,非常昂贵。大周的境内,大约有几千家曾味坊的铺子?
想不到,曾味坊竟然是老太爷的产业……
其他的且不说,只要能把曾味坊舀下,就等于得到一座金山,他和儿女的下半辈子都不用发愁了!
贪婪这种心理,十分奇妙,越是聪明的人越是控制不住它。当它出现的时候,只有有一线机会,就可以无限放大,压倒一切。俞子轩的理智渐渐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