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第3/4 页)
至于大些的婷瑶、雪瑶、清瑶,除了诵读女诫之外,琴、棋、、画都要涉猎。时代不同,如今的周朝繁荣昌盛,古时曾被人津津乐道的“女子无才便是德”,早不流行了。毕竟,世情如此,连走街串巷的卖花女都通几句诗词,哪有大家闺秀反而不懂的?一问摇头三不知,旁人定以为是出自无知贫贱家庭,才把女儿养成了睁眼瞎。
俞清瑶再次回到训兰轩,大感新鲜,装作不经意的打量周围摆设,尽力不使自己的目光显得突兀、反常。
在十二岁之前,除女红由各房的嬷嬷单独教导外,一直在这里学习。六七年的时间,四日一轮休,每日里兢兢业业,看似刻苦,却不记得学了什么东西。仅仅记得被舅父接到侯府后,无意中听到舅父的一句叹息――
“唉,俞家老爷子未免太过重男轻女,所有精力都放在那几个儿孙上了。”
那时她才知道,原来自以为琴棋画、样样皆通,其实含着大量水分的。舅父看在母亲面上不忍对她苛责、求全,她却不能宽松懈怠了。因此,更加用功发奋的学习,费尽心思收集古琴谱、棋谱、当世名家的画稿,揣摩研究。
结果?变成小有名气的“才女”了。
而今回想,才女之名,未免名不副实。家族彻底没落后,她以为自己至少有安身立命的本钱。须知不少落魄文人,都是作画寄卖给画铺子,以此为生。可当她拿了得意的画卷上门时,看到的却是为难的面孔。这才幡然醒悟――相比那些落魄的文人,她的名气要更大些吧?不肯收,说明她的画作平平,毫无新意。
曾经的赞誉,不过是看在舅父的面子上!
反倒是从来没大注意的女红,帮助她度过最初的难关。
往事又涌入心头。
少顷,在《女论语》“凡为女子,习以为常。五更鸡唱,起着衣裳。盥漱已了,随意梳妆。拣柴烧火,早下厨房。摩锅洗镬,煮水煎汤。随家丰俭,蒸煮食尝……”的郎朗声中,俞清瑶止住了思绪,随着姐妹们一起诵读。之后,开始了习字课程。
字如其人,这是曾祖父说过的话。凡是俞家子弟,无分男女老少,若是字迹潦草丑陋,轻则杖责,重则逐出门第――虽然谁也不知道是否是威胁,可没人胆敢触怒老爷子的权威。
连年仅四岁的碧瑶都在奶娘的看护下,认认真真的提笔描红。
俞清瑶身姿端正的坐在长案后,不写字,先磨墨。磨墨是锻炼人手腕力道,磨炼心性的一种好法子。注意用力的均匀、急缓,不能斜磨,更不能直推。否则,磨出的墨汁,冷涩难,没有流畅之感。
花了半柱香的功夫,磨好了。俞清瑶抬头一望,别人都写完半篇了,她才刚刚动笔呢。面上一丝焦急也没有,轻轻的紫云豪放在澄泥砚中,待吸饱了浓浓的墨汁,提笔正要落下宣纸――忽然想到了什么!
画不分家。她前世也用心在法上,老爷子的教诲终身不忘,即使家族落败,她也不曾放弃写。没钱买用纸墨,就用树枝在沙盘上,每日一两百字笔耕不辍。
俞清瑶的鼻尖溢出了点点汗珠。
她是害怕写出的字不如两个姐妹吗?不,她是害怕……超过了她们!
现在,她是年仅十岁的“俞清瑶”!无论力道还是技巧,远远不如婷瑶、雪瑶。再者,谁还能记忆、模仿自己十岁时的笔迹?要是笔迹变化太大,岂不是惹人怀疑?
她这一下笔,写出来的是什么,会引来周围人怎么看?
愣了半响,笔落也不是,不落也不是,正在为难时,旁边伺候的翡翠忽然出声,“姑娘,刚刚磨墨手酸了吧?歇歇再写。”
说完,就接过紫云豪,放在笔架上,轻轻用帕子包住俞清瑶的手腕,动作轻缓的揉了揉。
婷瑶朝这里看了一眼,会意的笑了笑。雪瑶则是直接扑哧笑出声――她人生得明媚,雪白肌肤尤其惹人羡慕。这一笑,如百花绽放,说不出的明艳。
范先生正在指点两位小小姐如何握笔,听到声音走过来,见俞清瑶一字未写,鼻翼上然有了点点汗珠,且兼面色苍白,呼吸急促,一望即知病弱未安,倒也不好强逼着她赶快写字。随意的用笔试了试墨汁,写了“业精于勤”,满意的一笑,
“墨磨的不错。”便走开了。
俞清瑶只觉得面上火辣辣的――不是她故意要偷懒的啊!
直到结束,仍旧一字未写。对此,范先生若有所思的看了她一眼,什么也没说。婷瑶关心的过来搀扶着,满脸忧色,
“三妹妹,你是不是早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