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部分(第2/4 页)
载既害人害己,更危害国家和社会。
有了第一次飞行遭遇,过去一向声称“最喜欢坐飞机”的我,现在一上飞机心里就发紧,以至于连乘坐专机也是如此。2006年9月,我随中纪委书记###访问非洲。在飞赴加蓬访问时,有过一次有惊无险的经历。加蓬位于赤道,西邻大西洋,属于热带雨林气候,终年湿润多雨。飞机降落时正赶上阴云密布的天气,降落时遇到困难。后来听工作人员说,好不容易找到一个缝隙才顺利降落下来。当时,我开玩笑说,老天爷知道中国领导人来了,才特意露出个裂缝,让飞机下来。
其实,早就听航空公司的领导告诉我,在所有交通工具中,飞机的安全系数最高。
可如今,连战来了,雨却越下越大,我们的飞机还能安全着陆吗?飞机上人都很担忧。
虽然老天爷的脸色有些不好看,但最终还是要给连主席面子。我们的飞机终于在雨中顺利地降落。冥冥之中,老天爷似乎知道了,连战时隔半个多世纪重新回到上海不容易。
按照事先的要求,我们随行的记者从机舱后面先下飞机,然后再绕过飞机赶到前舷梯下面采访拍摄。我跑下飞机,发觉雨很大,赶紧把挎在脖子上的相机塞进怀里,用衣服紧紧地盖上。可不一会儿,全身还是被淋湿。为了不让相机湿了影响工作,我只得尽量向前弯着身子,让身体挡住风雨。
雨雾蒙蒙的机场上,欢迎人群和记者们伫立在风雨中。有先见之明的人们连忙穿上雨衣或撑起雨伞。而更多的、没有任何防备的人们,就只好站在雨中“洗礼”了。
前门机舱打开之前,两位工作人员撑着伞等在机舱门口,大概是准备给连战夫妇挡雨的。机舱门打开了,过了好一会儿,连战夫妇一直没有露面。雨中的人们显得十分着急。
终于,连战夫妇一前一后、拉着手走出舱门。他们没有打伞,也没有用任何的挡雨的工具。他俩迎着风雨向欢迎人们使劲地挥手,然后相互搀扶着、一步步走下舷梯。后面紧跟着的代表团成员们没有一个打伞、穿雨衣的。
。 想看书来
冒雨抵达上海(2)
后来听工作人员说,原来大家觉得雨下得大,要给连主席等撑着伞下飞机,这个想法被连战等婉言谢绝。连主席他们觉得,机场上那么多人为了欢迎自己,在雨中淋了好长时间,他们只在雨中淋一会儿又算得了什么呢!
连战夫妇走出舱门下飞机时,我赶紧从怀中掏出相机,连续记录下这一瞬间。可是,只拍了几张照片,相机和镜头就被淋湿,相机在混沌的雾气中聚焦困难。我赶紧改成手动聚焦继续拍摄。记者被淋得很狼狈。后来和许多记者聊天,他们都说连战的首次大陆之行,是他们经历的一次艰难的采访。
镜头中,连战夫妇身子微微有些前倾,迎着风雨、微笑着向大家频频招手。那瞬间的形象算不上伟大,但却让人为之感动。
不是总说“风雨同舟”吗?连战一行希望用这样一件小事、一个细节,来表达他们诚挚的歉疚和感念之情。
连战在和迎接的人们握手时,见到不少熟悉的台湾朋友。彼此能在大陆见面,自然喜出望外。一位穿雨衣、戴眼镜、约摸50上下的台商见到连战显得十分激动,他早早地伸出双手等待和连战握手。双方见面交谈时,那位台商好像只说了两句问候的话,两人都低下头,再也说不下去,双手紧紧地握在一起,脸上的表情复杂而伤感。
我不知道,连战和那位台商究竟说了些什么?他俩又为何突然如此地动情?此时此刻,一向用镜头和人们交流的我,似乎从镜头中隐约感受到他们心中那份特殊的情感。我猜想,那情感和历史与现实、理智和感情、大陆和台湾、共产党和国民党都有关系。
我不知道,十多岁的连战离开大陆到台湾时的情景,只觉得在兵荒马乱的时候撤离上海时应该是行色匆匆。如今,时隔了近60年,近70岁的连战,以中国国民党主席的身份,重新回到大陆、回到上海的那种感情,连战心里知道,周围的人也能体会到个中的滋味。
雨是多情的,历史是无情的。而风雨中那紧紧握手的镜头,却让人久久难以忘怀。
“非常地不敢当、非常地感谢、非常地感激、非常地感动。”望着眼前这么多热情、又被雨淋得湿漉漉的人们,连战说了四个“非常”、十多个“谢”字。
连战在机场发表演讲。他说,59年前来过这里,但眼前的一切都变了。所以,他们有太多的事情可以看、可以听、可以了解,可以思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