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部分(第3/4 页)
是按实力争取的,便如现在,李大彪一营原本叫五营,如今输给了六营张栓营,那便该升的升、该降的降。
梁涛策马徐徐来到李大彪面前,众人心中一凛--来了!
梁涛甩起马鞭,狠狠地抽在李大彪脸上,一下,两下,三下。
不多不少,就三下,然而梁涛抽得很慢,他--要李大彪一营的将士全部都看得清清楚楚,他抽的--是整个五营,哦不,如今已是六营--的脸面!
李大彪朝梁涛一拱手,心中却并不怨恨!
他打眼瞧了一眼仍然骑在马上的张栓,这其他几个营的参将--哪个没被打过,梁涛此举,胜在公正!
李大彪紧紧地咬了咬牙,张栓,老子会把老子的“五”字拿回来的,然后是“四”,然后是“三”
李大彪转身朝自家的军士走去,六营的士卒看着此时面目狰狞的李大彪,心中暗暗发紧--参将大人此后不知会如何“提高”我等的战力!
第二十八章 征边
(昨日军刀有事,只有一更,今日第一更四千字送到!)
崇祯四年六月,明延绥东路副总兵曹文诏击灭大明叛民首领王嘉胤,王嘉胤--死!
然而起义的火种却并没有因此熄灭下去,反而越演越烈!
数月的发展,梁涛辖下的大同一切皆大体步入正轨。在徐骥的指导下,甘薯中的“冬薯”一类冬季作物已经基本普及了大统治下的大部分穷苦农民的土地,虽然大多数百姓不熟悉种植方法,但在徐骥临时指导下培养出来的“技术人员”的教授下马马虎虎把这玩意儿给塞进了地里,好在甘薯的生命力强,它们并不会在意这群从来没碰过他的同类的庄稼汉子粗枝大叶的笨拙!
大多数百姓对这玩意能活过灾年半信半疑,然而梁涛是以大明的名义推广的这玩意儿,虽说大明这年头威信渐失,但数百年的余威还在,更何况梁涛这个总兵做了担保,明年若是没有收成,大同军营管饱!
这些老实巴交的庄稼汉子都是十里八乡大同这一片的,平时都有个七大姑八大姨的,都听说了今年大同的军营与别地儿不一样--那年饷发得--十两,拿在手里,手都抖了,一辈子没拿过这么多银子!
那大同总兵说的话--分量自然重得很!
大同解难军的训练都非常顺利,骑兵不用说,梁涛亲自押着,不成问题;步兵的训练都有赵年依着梁涛当时在凤凰岭上的做法,加上梁涛一直提倡的对抗赛,各支部队的战力都相当强悍;梁涛的火器营基本建了起来,清一色的三眼铳,整整齐齐,彻底摒弃了以往大明军队使用火铳时杂乱无章,各放各的炮--相当于现在的自由射击的做法,他把武器式样完全统一,要求部队放枪时分成数排,一排一排轮着齐放,这样既能弥补火铳的装弹间期长的致命缺陷,又能扭转火铳难以瞄准的弱处--试想一排人一起朝前放枪,无论你怎么射偏,只要前方的敌军不是一个一个挨个儿冲上来的,你总是射得到人!
大同作为一个军事重镇,他的兵工厂生产能力虽说比不上北京,但在全国可是首屈一指的,只可惜这些东西并不是直接掌握在武官手里,而是掌握在崇祯派往各地的镇守太监手里。
不过太监因为自身无法享受男女之事的缘故,他们特别喜欢黄白之物--金银,所以每次办事先得“打点”,可把梁涛恨得牙痒痒,不过没办法,各朝皇帝都最怕别人篡位,所以最最喜欢这群天底下最没有能力篡位谋朝的“没卵蛋的”‘兄弟们’,所以特信任他们,梁涛也不得以笑脸与之委蛇,到也得了不少好处,比如说他的火铳质量绝对没有问题--至少没人做手脚。
而梁涛也悄悄在这群“兄弟”的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掩护下挖了不少墙角,连同从北京挖来的工匠师傅,悄悄弄了个“枪支研究所”,意在改良明代的火铳性能。
梁涛骑在马上,他满意的看着场中的七千骑兵大阵,七千健儿肃立于各自的马旁却无人言语,甚至连点滴的小动作都无人去做,只有他们偶尔眨动的眼皮在宣告他们的生命。然而寂静的大阵之上却弥漫着一股腾腾的杀气,若是有一位极有经验的沙场老将在此,他一定会惊奇的想到:难道一支新练的部曲可以在未曾上过战场、未曾经历过生死之中练就如此的杀气吗?这股肃杀气,便是连勇士身旁的战马也似乎意识到了全场的肃穆而停止了他们一切不老实的举止--亦或是它们早已习惯!
这便是我的士兵!我的!我的!他们,即将跟随与我,与我一起驰骋天下!
驰骋天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