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你李云龙想的真美!(第2/3 页)
公安局了。”
李云龙听得目瞪口呆,他当了这么多年兵,打了这么多年的仗,什么样的阵仗没见过?可这小山村里的“教育新风尚”,还真是让他开了眼界。他心里暗自嘀咕,这哪里是学校,简直是“小祖宗”集中营啊!
不过,李云龙毕竟是李云龙,脑子转得快。
既然苦情戏唱不通,那就换个路子
按照李云龙的见识,地主家的孩子基本都想干大事,建功立业。
于是,他收起略显僵硬的笑容,眼神变得锐利起来,声音也提高了几分,带着一丝蛊惑的味道:
“孩子们,你们现在生活是挺幸福的,吃得饱,穿得暖,没人欺负。可是,你们就只想这样一直幸福下去吗?难道你们不想做点更有意义的事情,让更多的人也过上你们这样的幸福生活吗?”
他顿了顿,抛出了一个更大的诱饵:“你们有没有想过,将来有一天,也能像我们一样,穿上这身军装,保家卫国,建功立业,成为顶天立地的大英雄?”
孩子们听到“建功立业”、“大英雄”这些词眼,原本有些散漫的眼神瞬间聚焦,如同被磁石吸引的铁屑,迸发出异样的光彩。
刚才还稀稀拉拉的掌声戛然而止,取而代之的是一片嗡嗡的议论声,如同夏日午后的池塘,蛙声此起彼伏,热闹非凡。
“我要当将军!像老师说的卫青、霍去病那样!把匈奴人打得哭爹喊娘!”一个身形壮实,足足有十四五岁的少年,攥紧拳头,挥舞着手臂,脸涨得通红,仿佛已经身披铠甲,驰骋沙场。
“我要像三国里的诸葛亮一样!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用脑子打仗,不费一兵一卒,也能让敌人灰飞烟灭!”另一个戴着眼镜,看起来文质彬彬的男孩,推了推鼻梁上的眼镜,语气虽轻,却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坚定。
“我要像燕王朱棣学习!亲征五次蒙古草原!碾压敌人!”一个矮个子男孩,兴奋地跳了起来,仿佛已经骑着马匹,所向披靡。
孩子们的想象力如同脱缰的野马,在广阔的草原上自由驰骋,各种豪言壮语脱口而出,稚嫩的脸庞上写满了对英雄的渴望和憧憬。
刚才的沉闷气氛被一扫而空,取而代之的是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
就在这时,一个小男孩,怯生生地举起了手,清脆的声音中带着一丝好奇和探寻:“八路军叔叔,如果我们参军了,能当什么官啊?”
李云龙愣了一下,显然没想到这群孩子如此“务实”,竟然直接问起了“官位”。
不过,他毕竟是身经百战的老团长,这点场面还是应付得来的。他哈哈一笑,故意提高嗓门,洪亮的声音盖过了孩子们的议论声:
“咱们八路军,讲究官兵平等,没有谁天生就是官老爷!想要当官,就得从最基层的战士做起,一步一个脚印,用战功说话!”
孩子们一听要从“新兵”做起,刚才还高涨的热情顿时像被针扎破的气球,迅速瘪了下去。兴奋的脸庞瞬间垮了下来,取而代之的是一片失望和不满。
“当新兵啊?新兵有什么意思?”
“新兵要站岗放哨,还要帮老兵洗衣服,听说还要叠被子叠成豆腐块,好麻烦的!”
“我才不去当新兵呢!要当就当将军!最少也要当个营长团长吧?”
孩子们的窃窃私语变成了公开的质疑,一个胆大的男孩,撇了撇嘴,毫不客气地说道:
“八路军叔叔,你当了多少年新兵才当上团长的啊?要是当几十年新兵才能当将军,那我都老了,还怎么当英雄啊?”
孩子们的童言稚语,却像一把把无形的刀子,扎得李云龙哑口无言,笑容僵硬在脸上,要多尴尬有多尴尬。
他感觉自己就像一个蹩脚的店小二,费尽口舌推销“英雄梦想”,结果孩子们却嫌弃“起步价”太高,直接表示“不买账”。
老师见状,连忙站出来“救场”,他清了清嗓子,推了推眼镜,脸上带着一丝无奈的苦笑,对着孩子们语重心长地说道:
“同学们,李团长说得对,‘猛将发于卒伍,宰相起于州郡’,想要成就一番大事业,就必须脚踏实地,从基层做起。只有和战士们同甘共苦,才能真正了解他们,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指挥员,才能带领大家走向胜利!”
老师的话音刚落,一个孩子立刻举手反驳道:
“老师,《史记》里记载的霍去病就不是从基层做起的啊!他十七岁就当将军了!他也不和士兵同甘共苦啊,听说他打仗还带着汉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