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部分(第3/4 页)
声:
他奶奶的,上刺刀,你小日本仗着火力猛,敢跟老子拼刺刀吗!
二十多把刺刀,在晨曦的阳光里闪着光芒。
郭旺第一个冲出了战壕,大家纷纷跟上:杀啊!
乔向文只能在河对面,用望远镜遥遥看着这一切,命令渡河的部队加快速度。这时候,还是发生了一件令人痛心的事情。
政治部的一名战士“小山西”,由于个子小,身体弱,急行军中身体已经非常糟糕,此刻在湍流中行走着,突然一个踉跄,倒在了水中,系在他腰上的绳子一下子也断了。
人一下子被激流冲出去几米远。
两名战士立刻上去打捞,但是水流太急,一旦离开了队伍的互相扶持,在水中站立都十分困难。
带着深度近似眼镜、家乡口音很重的小山西,就这样,被激流冲走了。
望远镜里,乔向文看到警卫连阵型基本完整,郭旺杀退敌人一次进攻后,立刻回到了工事里。
他拿起手枪,对着空中开了一枪。
左玉等人一见,撤。
除留下少数人阻击,警卫连大部分开始渡河。乔向文松了口气,命令:
侦察连做好战斗准备,一旦敌人渡河追击,坚决阻击;
其余人员队伍跑步前进;
尽管大家衣服湿透了,疲惫不堪。但早一点进山,早一点摆脱敌人,无疑是最安全的办法。
好在,敌人没有渡河追击。
蒙山高,沂水长,沂蒙山区好地方。
群山起伏,层层叠叠。
有的清秀处子般蜿蜒,如纤细的腰肢,,有的如刀削斧劈般陡立,笔直瘦削,显示着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沿着清澈透明的溪水进山,走里把路,就到了著名的猴王岩。
这块巨岩三面陡直,高100多米,突兀挺立,直刺云天,在朝阳的映照下,云蒸霞蔚,壮观奇美。
大家就在附近,找了一块比较平整的山洼,暂时安营扎寨。
男同志拧干衣服,爱美的女孩子们悄悄换下了湿透的衣服。乔向文立即安排清点人头。
数字出来了。
警卫连再为了掩护大家安全渡河,牺牲了12人,负伤了八名同志。也就是说,在这次反包围行动中,警卫连先后牺牲了近三十名战士,接近整
个连队的三分之一,加上负伤的,达到一半左右的战斗性减员,这是警卫连成立以来从没有过的一场恶战。这些年轻的小战士,个个都是支队的战斗精英啊,政治觉悟高,体能素质好,枪法准,平时保护支队领导,战时冲锋陷阵,舍己为人,真是个顶个好样的!。副参谋长左玉在最后一批渡河中,为了掩护一个战友,在扑倒他的同时,被敌人的一个子弹打在了右肩上,距离心脏不远。
好险,肩上流出的血将他的军装都染红了。
进了大山,算是暂时取得了安全。
但一团、二团究竟怎么样了,附近的抗日根据地有没有遭到破坏,此刻音讯全无。
乔向文焚心似火。他当即喊来侦察连孙连长、刘胜、白兵,要求他们亲自带领精干人员,最快速度和蒙山游击队取得联系,同时打听支队主力的消息。第一天,没有消息。第二天,没有消息。第三天傍晚,派出去的人才回来,还带回了游击队的鲁队长。这鲁队长,浓眉大眼,身材魁梧,一见到乔向文他们,就像见到了自己的亲人一样。据他介绍,日军前几天也对这里进行了大扫荡,但由于并非他们的围剿重点,所以并未久留,只是烧了些百姓的房屋,抢走了没来得及转移的粮食稻谷。
游击队没有受到损失。目前全部隐藏在附近不远的山林里。“知道一团、二团的主力现在在哪里吗?”乔向文急于知道,几天的焦急等待
已经让他快要坐不住了。说话豪爽的鲁队长此刻却哑了,看了看刘胜,不说话。很是异常。
乔向文转头一看,这才发现刘胜的眼里流着泪,正拼命克制着。“怎么啦,你们这?”乔向文陡感不祥。
“一团二团大部分都冲出去了,现在正在芳庄汇集,可。。。杨司令,杨司令他。。。”
刘胜低下头,眼泪不停。
“杨司令怎么啦?快说!”
“杨司令,他,他,牺牲了。”
刘胜咬咬牙。
什么?
乔向阳简直有点不相信自己的耳朵,他有点不相信似地盯住鲁队长。鲁队长也点了点头,刚才说话的劲头全没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