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第2/4 页)
于《话说长江》的传承;但更重要的是,20年后的长江本身就有着应当再一次倾情讴歌的价值。
从《话说长江》到《再说长江》的20多年,是中华民族日新月异的巨变时代。而新时代的长江,充分体现出了20年来中国在人与自然、人与经济、人与文化等多元发展中的巨大变化。因此,体现20年来中国巨变就成为《再说长江》创作的一个贯穿全篇的主题。
长江,在20多年发展中,成为中国高速发展的最集中、最典型的地域。长江巨变的标志是:上游的重庆直辖成为中国最大的直辖市,中游的世界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三峡大坝主体竣工;下游的长江三角洲高速发展和浦东开发,以及长江源头地区世界海拔最高和最长的高原铁路——青藏铁路的建成通车;横贯长江的世界最大的水利工程——南水北调工程的全面启动,这些世纪工程见证了长江的巨变,也是20年前《话说长江》影像中所没有的崭新的内容。
在《再说长江》中反映变化,就是要以人、以事、以物来看变化,以现在与过去的对比来讲变化。尤其注重的是挖掘与思考长江巨变的缘由,从历史的纵深感和人文的传承性来看这个巨变的深刻意义。
应当说,《再说长江》由于拥有20年前《话说长江》留下的丰富的影像资源,这就提供了一个进行视觉形象对比的优势。这个对比直观地、有说服力地凸现出了长江的变化。对于《话说长江》中还没有出现的新的人、事、物,给以了重点的充分表达;对于《话说长江》中已经表现的内容,通过对比看到了今日发生的变化;对于《话说长江》中典型的、象征性的细节,有了延续性的表达,而形成一脉相承;对于《话说长江》中出现的重要的人文景观、典型人物,在新的采访和纪录中,又形成了呼应与对比。
如果说,20年来长江变了,那么,20年后以电视方式“再说”的长江也要有新的变化。这个变化,实质上是创作观念的变化。《话说长江》中更多的是注重了历史和人文景观,在那个巨变刚刚开始的年代是必要的也是重要的;而在《再说长江》中,我们更多的关注的是人。也就是说,长江的变化首先是长江两岸人的变化。
因此,《再说长江》首先确立的是以人为纪录主体的创作理念。通过长江沿岸的普通人的生活状态以及情感的变化,透视出大江的变化和时代的变化。而对于人的表现,首先是对于人的真实的故事、情节、情感的表现,通过小故事反映大背景、大主题。
在《再说长江》中出现了人物和故事,但最打动人心的则是人的情感。情感的力量是作品产生魅力引起共鸣的基础。纪录片中对那些出场人与千百万观众相通的情感的表述、纪录与抒发,无疑是这部作品留在人们心中的一个深刻的印记。
在对于人、对于事、对于情的表达中,最根本的是:真实。真实是《再说长江》的起点与终点。长江上的真人、真事、真情是这部作品的灵魂。唯此才能再现出一条真实的长江。运用纪实的方式深入到江的深处、人的深处,纪录到“真实”的人与事,运用多元的叙述方式铺陈出江与人所处时代的与社会的“真实”背景和信息,一个“真实”便使这部作品能够产生巨大的的力量。
以人为主角,以故事为载体,以情感为核心,以真实为灵魂,是《再说长江》在创作上所遵循的一个重要原则。因此,20年后在已经有了更高欣赏水准的电视受众群体中,相信这部作品能够让人们接受,给人们感染,引起人们共鸣。
正在发生的变化,正在出现的事件、正在踊现的人物,作为长江最贴近时代、最贴近现实的“新”的内容又使《再说长江》真实而清晰地体现出了时代的风貌,让一个焕发青春的、朝气蓬勃的长江走到人们面前,把一个创造奇迹的新的时代、新的中国、新的长江留给了历史。 (中央电视台副台长 张长明)
赵社长推荐会上的讲话(1)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来自全国各大中心书城的朋友们、来自各媒体的记者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们怀着十分喜悦的心情,以长江的名义,将各位邀请到上海吴淞口这个长江与黄浦江交汇之处,也是万里长江即将入海之处召开一个在中国图书出版发行史上别开生面的会议。我想,各位来宾站在这座楼上已经看到,那吴淞口外,就是“极目皆水,水外惟天”的长江。因此,我以长江的名义向各位传达一个可能会成为今年电视节目收视热点和图书出版阅读热点的消息,这就是从本月15日开始,中央电视台将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