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部分(第3/4 页)
的炮弹和榴霰弹,特别是后者还有一些小小的白烟,看上去很像一个个汽球,它们爆炸后还会在空中持续一段时间,算是对法军战争式问候的回应。从一片混乱声中能听到刺耳的机枪声,它淹过了作战的所有喧哗……”
“法国士兵仍然非常勇敢的作战,但他们无法抵挡这样可怕的炮火,成群结队的步兵、骑兵和炮兵拥挤在阵地上,其中一些在拥挤着向前线前进,其他人则随着枪炮射程的缩短、在敌人的火力压制之下向后撤退,受伤的和没有受伤的人员,有秩序的步兵和没有秩序的步兵在朝相反的方向涌动,搅乱在一起,炮弹在森林或树梢上爆炸后的回声和双方子弹从头顶飞过的呼啸声交织在一起,团团尘埃使太阳黯然失色。”
“数量上占优势的普鲁士军队通过延长其战线并对法军右翼进行迂回,巴赞下令法军后撤到安全地域,和普鲁士军队脱离接触。这次战斗再一次证明了防御的战术力量。当法国近卫军这支由近30000名步兵组成的精英部队排成战斗队形实施进攻时,在这支军队的士兵们以卧倒姿势向敌人还击之前的短短20多分钟里,便在普鲁士军队的炮火轰击下死伤了8000多人,他们拒绝再向普鲁士军队前线前进。普军打退这次进攻所付出的代价微乎其微,对法兰西皇帝卫队所造成的伤亡的大部分,是由于普鲁士军队对其完美的后膛火炮的运用所致。”
“这次战斗使普鲁士军队损失了20000人,使法军损失了32000人,双方人员的损失率都占其参战人员的10%多一点。巴赞决心退向安全地域之内。普鲁士军队的绝大部分都部署在摩泽尔以东地区,这使得巴赞可以轻而易举地撤出梅斯城向东南方向前进;但是到那时,他也没有一个撤退方案,他只是机械地执行皇帝的撤退命令,他要求他的部队休息几天时间之后,再将向东南方向撤退。”
“到这时为止,巴赞已经损失了一半的法军部队。说明了巴赞在担任指挥重任时所表现出的完全的畏缩。他已经变成了法国人所称的‘软蛋’。由于被责任和逆境所征服,他失去了采取决断的能力,仅仅想依赖熟悉的地形和要塞以及它所能提供的临时避难场所。”
法军已经决心撤退,但执行起来却拖拖拉拉,在一片混乱中耽误了3个小时,好在被洪水冲垮了摩泽尔河上的桥梁之前平安的撤到了对岸。而普军起先没有发现法军行动,只是计划渡过摩泽尔河后继续向西进作深远的大包围。但是普鲁士第7军戈尔茨少将的旅发现法军有撤退意图,便主动追上来并开火,接着,曼陀菲尔将军的第1军也投入战斗,一场遭遇战下来,普鲁士军队损失了8000人,法军又损失了6500人,尽管这一次法军的损失较小,但是法军撤退的进程却险些被普军遏制住了。
在巴黎,摄政的欧仁妮皇后在得知前线惨败,法军正在撤退的消息后,怒不可遏,她一再要求统帅部下令阻止法军撤退,并且新自给拿破仑三世发去了电报,要求丈夫停止撤退的脚步,但拿破仑三世对她的怒气冲冲的指责根本不予理会。
————分割线————
求收藏!求推荐!
第九十章坚守
第二天,几乎丧胆的法皇拿破仑三世已经把总司令职务(不但指挥莱茵军团,而且可以指挥夏龙军团)交给巴赞元帅,现在自己带随从脱离部队,奔向夏龙,指令巴赞带大部队按原计划由东南转西向夏龙撤退。同一天,刚刚截住撤退法军的普鲁士军队,也不知道这是莱茵军团18万大军的总退却,还以为法军人少,继续向滞留在梅斯以东的部分法军部队发动进攻。勃莱道将军的骑兵旅冲向法军密集队形,这次冲锋,后来以“勃莱道死亡冲锋”闻名,普军硬是突破法军两道密集火网,但是又被法军骑兵包围,最后仅一半兵力突围杀回。稍后在耶隆山谷,又发生普法两军8000骑兵迎面冲锋的大战。第3天,普鲁士第3军又向法军发动猛攻。这三天的交战,就是命运攸关的费尔维尔战役,双方现在都是面对自己的基地:法军是要向西夺路逃命,而普军是要向东把法军顶回梅斯要塞,对法军来说,这是一场孤注一掷的战役。此役普军损失23000人,法军损失42000人,法军以巨大的伤亡为代价,总算得以突围成功。
法军突围成功,暂时收缩兵力,坚守夏龙及周边的要塞和阵地,8月17日,普军再接再励向法军发动全力进攻,双方全军投入激战,普军损失40000人,法军损失23000人,另有7000人被俘。结果,巴赞不得不放弃外围阵地,坚守夏龙要塞。经此一战,巴赞的法国莱茵军团得以守住了夏龙要塞,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