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部分(第4/4 页)
明湛不过是随口打趣一番,赵如松终于放轻松了些,道,“陛下龙威,臣惶恐。”
明湛笑道,“多见几面儿就好了。婚事,朕瞧过了,青怡有才,嘉睿有貌,天作之合。你们只管在帝都多住些日子,如松,朕听说你学问不错。什么时候有空,可以去国子监讲一讲学。”
“是。”说到学问,赵如松倒不紧张了,笑道,“臣早听闻,陛下收天下之书建了藏书楼,免费供天下人借阅,陛下此举,实在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臣眼馋陛下之藏书,纵使无旨,臣也要厚着脸皮前来一观藏书楼之广阔的。”
“只是臣学问浅薄,国子监多是博学之士,去了,怕要丢丑的。”
“诶,你是榜眼之爹,哪个敢说你学识浅薄。”明湛笑,“什么时候你准备好了,跟朕说一声,朕叫他们安排。你平日里多在浙闽,且研究了一辈子的学问。拿出来,与仕子们一并教学相长,也让国子监里的学生们瞧一瞧你浙闽大儒的风范。”
赵如松心里是极情愿的,也不再过谦,便应下了。
明湛对于赵如松的感觉不错,虽然这人胆子有些小,不过,很识时务。
明湛自觉这桩婚事安排的不错,阮嘉睿是挺好的姑娘,赵青怡书香门第,且赵家这样知趣,极是难得。谁能料到,这样皇帝陛下金口玉言指的婚事,竟会变故陡生。
皇上金口玉言的赐婚,虽然阮嘉睿表面的出身不是很好。不过,帝都上流社会99%的人都相信,阮嘉睿的身份另有内情。
赵家人来了帝都,自然也听说的不能再清楚了。
于是,更加紧锣密鼓的的筹备儿子的婚事,择了最近的吉日,便在明湛的默许下行了小定礼。
一切都在有条不紊的进行,此时,浙闽御史一封奏章,却令得朝野震惊。
明湛指婚,那真是打听过的,赵青怡并无婚约,所以,他才将阮嘉睿指婚赵家。
可是浙闽御史的奏章上却清楚明白的写着:赵家原与福闽纪家订下婚约,因赵青怡远在帝都,令二子代为迎纪氏女进门。后陛下指婚,赵家闻阮氏之贵,出尔反尔,又道皇命难违,强行与纪家悔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