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部分(第2/4 页)
有一天,邓未来给汪有志打来电话,说,人家都在找定编的位子,你却象个鳖似地趴在那里不动,你倒是能沉住气啊。汪有志说,我又不想当官,他们要挂我,只要发我工资,挂到牛年马月我都不问。邓未来说,你想得倒美,这一次与以前可不一样了,这一回是扳倒树掏老鸹――干牢稳事。汪有志问:“怎么个牢稳法?只要人在编,谁还敢不造工资表?”邓未来说:“这次改革不怕你不减员,财政局核工资时按你单位的定编人数核,你单位有多少人,财政就给你单位拨多少工资,你单位若是超编了,那也就还是这些钱,单位有钱就发给你,单位若是没钱,你工资也就挂在那里,你说你要不要个位子吧?”汪有志一听这话,急忙说,咦?还有这档子事?那得要,我这就上组织部。邓未来说,你也别上组织部来了,我与蔡平给你在宣传口留了个位子,还是你的老本行――文化工作,你看咋样?汪有志说,行行,只是我不要到县里,县里到处都是传我的故事,进城我都得偷偷摸摸的,跟做贼似的,你就设法安排我在乡里工作吧,安排哪个乡镇都行。
汪有志这一次就被安排在离他家很近的长青乡当文化站站长,恢复了他的正股级待遇。
长青乡文化站就那么三间平房,是六十年代盖的,墙皮都开始脱落了。一到夏天下雨时,屋里就开始滴水,所以屋里又暗又潮。几张办公桌椅,腿上长年长白毛,墙角处有一个外面的白杨树根发进来,时常出芽长树。汪有志拔了几回,可拔了又长,拔了又长,大有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之势,也就不拔了,几个月后,竟长了一米多高。办公费一月就六十块钱,穷得上边来人连个漂亮话都不敢说。好就好在文化站长年没有事,也没人管。顶多遇到收公粮了,搞计划生育了之类的急活,乡里才抽文化站的人去帮帮忙,那也不顶大事,跟着跑跑腿充充数壮壮威而已。文化站只有两个人,另一个是位女孩,是乡长杨小建的小姨子,初中毕业后没考上高中,就在招收文化工作者时报了名,许多高中毕业生都没有考上,她却考上了,吃了事业单位的皇粮。汪有志知道她是找人替考的,又是年轻人,想进步,就对她说:“小于,站里的事你就多问问吧,以后站长就是你的。我呢,家里负担重,要招呼招呼。”小于叫于杰萌,很是懂事,就说:“汪站长,你尽管放心吧,除了乡里有重大的事非找你不可,我才会通知你,平时若是上面来了人问及你,我就说你下到村里包点去了。”这段话说得汪有志心里热乎乎的,使他感到这小女孩真是不简单,小小年龄这么会应付事,与自己比起来,感到自己老了。
这时候,县里的班子又调了,来了一位工农兵大学生当书记,名叫卢枫,他提出三至五年内雉水县要奔向小康。
卢枫在县里的三级干部会议上说:“县委提出我们雉水县要达到小康水平,有人说我这是吹,我现在告诉大家,这绝不是吹,而是经过精心论证的。我们有百万亩的粮食工程,有十万亩的烟叶工程,有三十万亩的棉花工程,有百里长廊林网工程,有千家万户养畜工程,有十万亩水面养鱼工程,这就是黄金,这就是白银,这就是雉水县的明天、、、、、。”
不久,全国要评选十佳养牛县。卢枫得到这一消息,就召开全县动员大会,号召全县大养其牛,全县要养百万头牛,家家户户都要盖上标准化的牛棚,力争将这个荣誉拿到手,一时间,牛成了雉水县的抢手货。汪有志却歪打正着,成了雉水县有名的养牛专业户。
原来,汪有志清闲下来之后,就开始发展他的家庭副业了。家里的秸杆年年都烧掉,太可惜。他从报纸上看到蒙古的牛便宜,便出了一趟差,从蒙古买来十多个小牛和三头母牛。年把时间里,他家的牛个个养得膘肥体壮,正准备出栏,乡长杨小建却找上门来了。
杨小建说:“老汪,你可得帮我一个大忙,现在全专区都在发展养牛事业,牛比人都金贵,你千万不能卖。”
汪有志说:“我养的牛我还不能卖,这是谁的规定?现在牛正贵,我不现在卖啥时卖?到卖不掉的时候再卖?”
“老汪,”杨小建笑吃吃地给汪有志敬了一颗中华烟,现在县里正检查,乡里也正盖标准化的牛棚。你的牛一卖,咱乡不少了一个大专业户不是?等乡里的牛棚搭好了,没有牛,我总不能用纸糊的牛装里面吧。”
汪有志笑了,说:“杨乡长,既然你这样说了,我也就不卖了,全都卖给乡政府。”
半个月后,长青乡成立了股份制的养牛公司,汪有志的十五条牛全部拉进了公司新建的牛棚里,加之其他农户的牛,总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