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部分(第2/4 页)
一个星期后,正是10月10日,这天是国民党的“双十节”,王叔铭又制定了一庞大的“献礼项目”——起飞400架次飞机,对大陆进行挑衅。结果,福建前线空军部队在聂凤智的指挥下轮番振翅冲天,双方进行大规模的空战,满天都是机影,东一团火光,西一簇烟雾,蔚为壮观。结果,国民党空军损兵折将,大败而归。
令人忍俊不禁的是,几天后,台湾报纸却胡乱吹嘘“获捷”,连被###生擒的驾驶员张乃军也被捧成了“与米格机相撞而壮烈成仁的烈士”。结果,10月20日,《人民日报》在刊登了张乃军被俘情况的通讯和照片,并配发两首小令,以昭示真相,两首小令为:
《“成仁”》
“成仁”、“成仁”,
自欺怎能欺人?
“烈士”尚在人间,
只是飞机冒烟。
烟冒,烟冒,
苦头皆由自找!
《“捷报”》
“捷报”、“捷报”,
厚着脸皮捏造。
说是撞机焚烧,
其实中了猛炮。
炮猛,炮猛,
下回少来再碰。
这回蒋介石在“双十节”丢丑了,一怒之下把空军司令王叔铭的职撤了,换上了周至柔,这周至柔倒是“柔”得很,慑于大陆空军的威力,乖乖地听话,聂凤智叫他“下回少来再碰”,他就真的不敢再碰了,即使偷偷来犯,每当听到###战斗机起飞了,掉头就立即回窜。蒋空军的活动范围基本退到了大陆海岸线以外。
24。为将之道(1)
智勇双全,有胆有识,这是人们对聂凤智的中肯评价,也是长期在他领导下工作的人们的深切的感受。他具有军事家的胆略和气魄,运筹帷幄,多谋善断,善于把上级首长的作战意图,转化为扎实稳妥的部队行动,又敢于决断,善出奇兵,又敢打硬仗、险仗、恶仗;他率领的27军是我军的王牌军之一,能攻能守,军政皆优。
聂凤智的战友尤太忠和唐凯对他的评价是:
不管是担任军事指挥员,还是担任政治指挥员,他都能很好地领会上级的意图,坚决服从命令,同时要求部队“算大账”,“从大局出发”,以夺取整个战役战斗的胜利。他带兵打仗的一贯风格是:叫攻就攻,叫守就守,说打就打,说走就走,指东向东,指西向西。叫攻就攻上去,叫守就守得住。既要争着带部队打主攻,敢于挑重担,也心甘情愿当“配角”。打主攻,不怕“啃硬骨头”,当“配角”,也要“唱出好戏来”。
聂凤智是我军杰出的将领,他的带兵之道有着他本人的独到之处。
(1)
聂凤智身居高位,却始终保持普通一兵的本色。他平易近人,和蔼可亲,常常与战士们打成一片。
在胶东抗大时,聂凤智虽然是校长,但喜欢打篮球,每驻到一个村里,晚饭后,他都要和“学生们”打一场篮球。在球场上,他是普通一兵,和“学生们”一样碰碰闯闯,争夺球,抢投篮。
有一次,一位参谋在运球中不慎把他碰倒了,跌的不轻,参谋赶快放下球,去搀扶他。谁知他摆摆手,亮着嗓子喊道:
“快!快把球传去投篮!”
在打球的过程中,有位“学生”画了一幅漫画,一个球队员伸长胳膊到篮圈,把球送进去。他看了哈哈大笑,拍拍他的肩膀说:
“小鬼,画得蛮好嘛。可就是有点那个,靠长长胳膀把球轻而易举地送进篮里,那不是真本事呀!”
聂凤智与战士们“没大没小”,善于体察下情,干部战士也乐于与他交流思想,沟通感情,因此,战士们在他身边凝聚得“很紧”,他一调走,上下难分难舍,曾出现几十人流泪,几百人相送的感人场面。
(2)
聂凤智带兵打仗有一个特点,就是特别重视搞侦察,他的手下有一支十分精悍的侦察部队。他有一个习惯,每次外出,宁可不带警卫员,也要带上几个侦察员,随时把他们“派”出去,摸情况,抓舌头,侦察敌情、民情。“兵马未动,侦察先行”,是他的战斗风格。每逢大战,只要时间和条件许可,他都要召集各级干部熟悉战场,侦察敌情,从而准确地定下决心和部署。他本人也是一位孤胆侦察英雄,有许多传奇的侦察故事。
1945年8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后,胶东军区首长根据青岛日军已经逃跑的情报,命令聂凤智率领部队去接管青岛。
拂晓时,部队到达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