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部分(第2/4 页)
脸上的怒色,顿时吓得跪倒,李佐国对着他“哼”了一声,对楚天舒和段天和告声罪就外后面去了,那仆人已经吓得跪在一边瑟瑟发抖了,楚天舒和段天和两人一边交谈着,说着今年秋收的喜人情况,谁也没理会那仆人就走了出去。
李佐国匆匆的来到后宅,进门见闻氏一切如常松了口气,又看到阿丽儿站在闻氏边上就知道了母亲叫自己前来的原因,见过礼之后闻氏就问道:“大郎你这段时间到底怎么了?不但叫你妻子担心,也让我担心啊。”
李佐国就回答:“母亲,实在是现在正是秋收之时,安西各地的事物繁多,儿子劳累过度,所以举止有点失常,让母亲担心了。”
闻氏就拍拍胸脯说道:“那就好,我现在每天都担心你父亲的情况,要是你在出个什么问题可叫我们一家子女眷怎么办啊?”
李佐国一愣,才想到现在安西就自己一个人主持大局,要是自己出了什么问题真是天塌了,李佐国正色对母亲拜了一拜,又对阿丽儿施了一礼说道:“多谢母亲提醒,儿子这几天确实是对父亲出征的事情关心则乱,所以焦躁不已,要不是阿丽儿叫母亲提点于我,安西的主将都是这般模样可是要让真个安西都不安了。”
闻氏笑着点点头,就说道:“那就好,你和阿丽儿回去吧,多注意休息,平时没事多过来陪我吃饭。”
李佐国点头应了,就和阿丽儿离开闻氏那里往自己院子走去。路上阿丽儿看看李佐国的脸色,小声的说道:“佐国,我…我是看你最近焦躁不已。生怕你有什么事情才去告诉婆母的……”
李佐国回头一看,阿丽儿像做错了事情一般低下头,李佐国一笑,说道:“那里怪阿丽儿了啊,这段时间确实是我钻牛角尖了,阿丽儿提醒的好,以后不会了。我其实是在担心父亲,皇帝并不是一个有才能的,好大喜功刚愎自用。我是怕父亲有什么事情折损了皇帝的面子,到时候恐怕会有性命之忧。”
阿丽儿蓝色的眼中满是迷惘:“不是有人反叛大唐了吗?公公就是去帮着平叛的,为什么皇帝还要对去帮忙的人不利?”
李佐国苦笑道:“这就是我担心的,皇帝哪怕是丢了长安。丢了国家。在他的心中恐怕都是认为这只是自己的家事,但是不管什么情况下面的大臣都要听他的,不停恐怕就有杀身之祸,父亲带兵守潼关,安禄山正是兵锋正锐的时候,肯定会先稳守潼关,同时牵制住安禄山大军,使其不能够进一步发展。然后待河北郭子仪和李光弼领军与史思明决出胜负,这时最稳妥的方法。不过我在长安见过玄宗,以玄宗的性格估计会令父亲马上反攻,与安禄山决一死战,向赶快平定叛乱,这也是我最担心的。”
阿丽儿歪着头说道:“难道皇帝就不想想,要是他敢动公公,安西也会反了吗?安西还有你在啊,何况公公身边跟随的全是多年的老将了,士兵也是安西精兵,皇帝恐怕也会考虑不要激起兵变的。”
李佐国眉头烁舒展开了,是啊,就算唐玄宗再没脑子,父亲带领的军队可不是关中军队,是安西军,还有安西有自己在,可不是封常清那种无根浮萍一般的主将,李佐国心落了下来,脸色也晴开了,阿丽儿看见李佐国高兴起来兴奋得跟什么似的,就一路上唧唧嚓嚓的说起李佐国儿子李仲扬的趣事,说现在小家伙已经不是成天睡觉了,会抓东西还会在炕上爬几步。
李佐国听着心中温馨,到了院中就和阿丽儿直接去了小云房中,小环也在,于是李佐国就吩咐今晚晚饭在小云这边吃,一家人终于吃了一顿安稳的晚餐,李佐国此时才知道自己是这个家中的顶梁柱了,任何事情要是自己沉不住气,那么家人都会着急。
此后李佐国恢复了从容,上下将官见到了李佐国的从容,整个安西在李嗣业出兵李佐国焦躁的时间中笼罩的一层惶急慢慢的恢复了,随着秋收慢慢的进入尾声,一车车的粮食收入库中,整个安西都安定了,一种富足喜悦的气氛传开。
这又是一个丰收年,各项粮食都丰收,加上贸易和周边各国的保护费,没错,就是保护费,不管是吐火罗还是周边的一些国家部族都要交一定的财物给安西大都护,这是保证安西大都护不会对他们用兵的保护费,当然,他们国内出现了起义或者两国之间交战的时候安西是不会管的。
这些收入一一收入库中,李佐国底气足了,手中有粮心不慌啊,安禄山的大军进展不大,因为李嗣业稳健异常,稳守潼关之时还不忘出兵骚扰,安禄山无奈,只得长期在潼关驻军,这种损耗令安禄山非常恼火。
因为安禄山的这次反叛,战火燃烧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