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 沉冤昭雪(第2/4 页)
沈初惊讶地看着手中的证物,这就是父亲明知道陆臻嬅不可信却依旧给她的原因,因为当年边关真的需要他这份作战图,而他也知道陆臻嬅不会希望大周有所损失。
“你冒死回来就为了把这些交给我?”沈初看着风尘仆仆的人,心中万般情绪涌上心头。
“沈时筱,我说过,将军府不是你的仇人,没有陷害过沈相,我说到做到。但此事确实是姑母犯下的错,我陆家必须承担,你有了这些东西就能为沈家翻案,还沈相清白,还你一个正大光明的身份。”
,!
杏眸里的星光越来越亮,晶莹剔透,陆十洲咧嘴笑道:“快打住,小爷我最见不得女人哭了。搞得跟小爷欺负了你一样。”
沈初握紧手上的证据,摸了一把眼泪,道:“谢谢你。”陆十洲。
“切。”
陆十洲离开了,沈初不敢问他去哪里,恐怕连他自己也不清楚该去哪里。
大理寺。
蔺淮言看着沈初手上的证据,瞧着她泛红的眼尾,莫名泛起一股酸意,“他回来了?”
沈初点头又匆忙摇头。
见她不愿意承认,蔺淮言心中越发酸胀,果然陆十洲才是他的劲敌。
蔺淮言把自己关在屋中三天三夜,第四天黎明,他带着奏折和卷宗快马加鞭地入了宫中。
李思齐看完,惊叹,“竟然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找到了充足的证据,淮言,跟朕说实话,你很早就在着手这件事情的?”
蔺淮言摇头道:“沈家冤案昭雪,是靠天时地利人和,是天意认为该还沈相清白了。”
这话不真但却不假,如果不是林原白高中,李晋安纳其为驸马,李承怀无法将他召回,他也不会认识沈初。
而后,桩桩案件看似毫无牵连,实则都和北狄有关,和林殊有关,而林原白科举又全是林殊安排,所有事件形成闭环,这就是天意。
李思齐赞同道:“沈相经世济民,明知道陆臻嬅会在作战图上大做文章,定他死罪,却为了救边关战士,慷慨赴义,此等壮举,理当昭告天下还沈家真相,不止如此其妻叶依澜四处行医救民,美名远扬,沈相一家泽被苍生,为其翻案是天随人愿。况且朕自幼受其恩惠,其女沈时筱又帮朕疗养康复,此等恩情,朕必报之!”
大周四十一年,孟冬十五日,一名女子自称沈相后人,击鼓鸣冤,状告废后陆臻嬅。此事百姓震惊,先帝虽然推出翻查旧案的政令,却没人相信官家真的会推翻先前定论,自损威严,此为第一案,百姓纷纷观望。
孟冬二十三日,北狄战俘入大理寺接受盘查,报出当年陆臻嬅与其合作投毒沈相,且送沈相作战图于北狄,信物和证词送皇上审阅,皇上大怒,亲自下旨还沈相清白。
对此,百姓拍案叫好,齐呼李思齐为一代贤帝,一时间,大周立正德、重法制的美名四海传扬,但各州县衙门却犯难了,旧案涉及陈尸,不仅要验尸还得会验骨。
陈年坟地处。
沈初恢复了沈时筱的身份,不能行仵作之职,只能站在远处指导仵作验尸,不仅耽误了时间,还总出各种差错。
尤其是验骨程序复杂,仵作听不明白,沈初急得跳脚,却不能亲自上手。
蔺淮言将这一切看在眼里,京城尚且如此,各州县就更不用说了,仵作稀缺,查旧案难上加难。
身后,李思齐贴身侍卫寻来,请他进宫。
宫中,李思齐对着书卷眉头紧锁,似乎遇上了难题。
“皇上找臣?”蔺淮言询问道。
李思齐沉重地点了点头,将手中奏折和一本民间书籍递于身边宫人转交给蔺淮言,“江南那边送来了一本民间读物”
蔺淮言看完黑眸里闪过一丝不安,他对李思齐道:“当日陆臻嬅确实提过一句,但是臣认为,这只是陆臻嬅片面之词,昔日先皇在时,已经知晓沈时筱真实身份,如果沈时筱真的是先皇血脉,先皇为何不认?”
李思齐道:“话虽如此,但是书中借此事对先帝口诛笔伐,污蔑先帝,你一定要帮朕找到幕后之人。”
日落,沈初远程指导完仵作验骨后,满头大汗地回到大理寺书房,端起桌上的茶水一饮而尽,“太难了,我终于体会到娘亲当年的不易了。”
蔺淮言目光从书上移开,心中却一直想着书中的内容。
“当年娘亲教我验骨时,总是气得大喘气,今日我指导别人才知道我娘当年没有夸张,真的会心梗。这样一想,我娘亲脾气也并不火爆。”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