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第3/4 页)
* * *
[1]“阴谋论”:此调查来自Cristophe Bourseiller刊登在2009年1月6日的《世界报副刊》上的文章《他们对我们隐藏了一切,他们什么也不告诉我们》。Christophe Bourseiller是一位演员,记者、作家和教授,任教于巴黎政治学院,专事极左政治和反正统领域的研究。
[2]马基雅弗利主义奉行不择手段以达到目的。——译注[3]比如日本兵谎称遭到中国军队的袭击而发动的“九一八事变”就被看成是一次“伪旗行动”。——译注
第一章 CHAPITRE 1
人类登月,9·11,阴谋论(与玛丽昂·歌迪亚[1])
人们相信,却不知道相信的是什么
阿兰(Alain)
* * *
在《玫瑰人生》中对艾迪斯·皮亚芙的精彩演绎,令整个好莱坞把法国女演员玛丽昂·歌迪亚(Marion Cotillard)捧上了天,她要回到地球上来变得不那么容易了,《世界报》标题“沙龙舞跳罢,口干舌燥[2]”。
如果地球是平的——众所周知——是为了不摔跤。不过,笼罩着荣耀的光环,在全世界聚焦的闪光灯下刚刚走了几步的幸福,却被紧跟着的“啪嗒”一声击了个粉碎!女演员这次踏上了阴谋论的红地毯:人类登月?陷阱!9·11?阴谋!言语被逮个正着,差点儿就在原本已经步入泥潭的两国关系间引发外交灾难。
然而,美人儿到底说了什么?何地?何时?
对小姑娘歌迪亚的新闻死缠烂打的念头,让巴黎第一频道的编辑们灵光一闪,决定重播一年前,即2008年2月底,她在“巴黎最新情报[3]”中的访谈。了解这个栏目的人都知道此节目在午夜时分播出的规则,记者像得了梦游症般登场[4],摄影师采用手持摄像机和主观镜头,在巴黎或者近郊,有时还在国外,“偶然随意地”碰上些名人进行采访。这一次,采访选在地下墓穴进行(哈……那里也能在晚上光顾?)
在和地点吻合的阴森气氛下,年轻女郎很配合地回答着记者泽维尔·德穆兰(Xavier de Moulins)的提问。德穆兰偶然问到她对克鲁什(Coluche)并非死于意外事故的看法:玛丽昂·歌迪亚:我经常会更倾向于相信阴谋论的解释。
泽维尔·德穆兰:妄想症?
玛丽昂·歌迪亚:不是妄想症,因为我觉得我们在很多事上经常被谎言欺骗……克鲁什,9·11。你可以看看网上所有9·11的电影都是关于阴谋论的,非常震撼,有点“上瘾”,甚至……
泽维尔·德穆兰:比如关于9·11,实际上什么特别困扰你?
玛丽昂·歌迪亚:我们看到另外一些同一种类的大厦被飞机撞上、起火……有一个这样的大厦,我想是在西班牙,烧了二十四小时。
泽维尔·德穆兰:在倒塌前?
玛丽昂·歌迪亚:它根本就没塌[5]!这样的大厦没有一个塌的。但在那儿,几分钟后,它就塌了。但之后,人们可以谈论很长时间……因为9·11的大厦塞满金子。它已经没了,成了金钱的地狱。我记得好像是在1973年,为了把所有的科技都整合在一块儿,所有,真是制造要比摧毁花费更大……(这里有剪辑的痕迹,她接着说)人类真的登上月球了吗?我看了不少关于这个的纪录片,我真的是要自问。无论如何,我不相信所有那些他们说的,这是肯定的。
媒体伸出利爪
当时,她的说法并未激起多大波澜,所有人都没当回事。然而当这个法国小女人一走下舞台,金色小雕像还紧贴在胸前,眼里还积满激动的泪水,就颤抖着声音开始感谢美国电影界的褒奖时,来自法国最大的新闻门户“marianne 2。fr”网站,“nouvelobs。”网站(2008年3月1日)和《世界报》(3月4日)的恶意中伤就开始万箭齐发。盎格鲁·撒克逊媒体也随之起舞,一些资深媒体甚至在其美国事业的发展前景上打主意。
在电影权威杂志《综艺》(Variety)和洛杉矶时报副刊《封面》(The Envelope)上,汤姆·奥尼尔(Tom O’Neil)断言:“如果她的这些话早在颁奖前被披露出来,她很可能会失去这尊奥斯卡。”在《编辑内幕》节目中,奥尼尔挥舞着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大斧说:“这个外国女人是在发表反美宣言。”可能还觉得措词太过微妙,他几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