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部分(第3/4 页)
,赤壁之败,如倒兵山,亦不可不查。夫兵者,诡道也,虽胜于殊谋,然人心定决当是关键。临敌,若东吴,若西蜀,丞相切不可大意,已失坐定。
吾后方之事务已付予可信之人,可助丞相弘股之臂。丞相挥师南下之际,当有托粮草,人卒,宫中若有异变,可指一人引为内应。以保陛下,以成丞相世臣之名。彧言及此,丞相若念,听与不听,但凭丞相裁决。
写完,连叹数声,服毒而终。其妻子含泪收检其尸。
几个时辰后,公达复来。其子对公达言其父之志,说荀令了无牵挂。牵挂何?牵挂大汉,牵挂……曹公!
人事渺渺,不复音讯。唯余一张写满字迹的薄纸耳!
荀彧生前写给曹公的书信一摞又一摞,鸿雁传书,曹公回予的书函也一摞又一摞。公达是这些书信现在的主人,这是其世叔留给他的遗产之一。
他翻开一封封书信,看毕又一页页将纸张入火焚之。焚毕哭绝于地。
第一封书信写就时,荀彧只合二十九岁,笔迹还稍有不达通圆润之意。此后的书信一封比一封清秀通雅,甚有王佐之风。
有一封信上只有一首曲词:
……
翻覆天下弹指已千年
大梦一场梦醒不知归何处
……
一分阴阳二分歧途三分归陌路
九洲寥怅沧海亦曾与共赴
……
又有一便笺上言:
明公,彧愿随鞍前马后。共破袁绍!今,营内人心惶惶,此诚存亡之机也。
复有一书信言:
彧焚香奉炉,聆君一曲,成公之子期。每公有内急之务,彧必竭力奉命,拨粮草人卒于君耳。
一封封信笺,意切情深。写出荀彧与曹公一生戎马,相见恨晚。
公达烧完荀彧之笺,又翻开曹公的复笺。
曹公言:
文若,孤之子房,今人心浮动,孤欲征袁绍奈何……天不遂愿。
公达放下这封,一封封的看下去。不知曹公今日还能否想起世叔。又想起世叔说过其和曹公的初遇源于一场意外。那是世叔正于邈公帐下逸逃,携邈公之子,为其改名荀粲。
就是在这样情况下邂逅曹公,那时志才未殒,黄金三角还如初。
于满地烟灰之间,公达泪沾青裳,死抓住灰烬纸屑。太祖听闻荀公达将自己关于房中,焚纸一昼夜,且边焚边流涕,便唤来荀府中下人,“公达因何故这么伤心啊?”
下人回:“为其世叔荀令公也。”
此时,太祖府内正奏乐曲。
他为他之世叔,他为他之从子。
其为荀攸,与其世叔每有争辩必言求诡辩。如无不会垂钓之人,空有不会授渔者,奈何?
“唉!朽木不可雕也!”荀文若感叹一句。
荀公达没言语,难得的未还嘴,兴许此言已是听过太多遍。每每迫得荀彧来一句孺子可教,长久了,他亦感可笑。
或于幼时遭受的伤害,荀公达的内心封闭,眼神沉沉如余烬。他一直戴着一张画皮,抑或一张面具。唉!今昔何夕?恐是其心再难改!然志亦坚,男儿之志又怎能轻易更改?其之脚步一如其世叔。
两子都为坚毅之士,所做之决定都是不可更改的!虽于言语行动一路摩擦损耗,独留常情于彼。
荀公达是沉默的,直待文若为太祖所远,都未曾劝其改志。公达深知,一人之志如岁月留痕,最是不易去,亦是个人生死志的体现。
攸姑子曾问攸说太祖取翼州之事,公达自曰:“佐治为袁谭乞降,王师自往平之,吾何知焉?”自此,族中除攸之世叔彧内外莫敢复问军国事也。
公达从太祖之令从征孙权,途中数日得一梦。
于翻腾的大漠黄沙之上,有一座森森古堡。严壁城墙,恰如徐州城。太祖曾于徐州坑人男女尽万于泗水,水为不流。过诸郡县,皆屠之,鸡犬亦尽。其残相惨不忍睹。复有一人并众魑魅魍魉立于城池之上。
公达细看此人乃是其世叔荀文若。有歌声响彻城池:
大漠风沙淹没荒楼寂寞,
鬼魅扑朔是情愫的序幕
浓情佳酿渗透入肌肤
素手娇颜蛊惑人心噬无辜
驼铃阵阵摇曳纳河风沙
千笔描画那百年风尘朱砂
花妖浮屠宛如一场月泠花
浓淡笔锋描心画皮绘白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