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部分(第2/4 页)
前的一坛酒,还没有尝尝酒是什么滋味,就在开盖的那一瞬间被酒熏到,文武大醉,在家躺了好几天。
“这是原浆酒,度数非常高,有的高达六十几度。”米厂长介绍到。
“北京二锅头65度,是不是中国最高?”李军师问。
“北京二锅头原来最高65度,后来响应政府节约粮食的低酒度政策,改为56度。”技术科的老科长补充说明。
“从酒理上讲,能不能生产更高度数的白酒?”我问米董事长。
“可以,技术上没有问题,就是不知道消费者认不认可!”技术科长继续补充。
大家一席话,谈得心情轻松起来,感觉火花快要蹦出来了。要好好再酝酿一下。要爆发,就让她来得更猛烈些。
秘室里只有我们三个人。大家目标非常明确。现在要的就是临门一脚。惊天动地,没有能量是做不到的,这能量从哪里来?
“第一高度,原浆酒!”我先开了个头。
“65度、70度、75度?”李军师反问,并分别述说优势和劣势。
通过反复讨论,确定70度。对外宣传,就是中国第一高度酒。
怎么上市?搞好包装再上市还是其他别的?大家密谋的结果就是,故弄玄虚,卖个神秘。文武的歪点子是壶装酒概念。把这二十年的原浆酒惊心调配成七十度,用壶封装,送市里级别高的领导免费品尝。因产量有限,自然非常稀有珍贵。标签注明生产原始年份,中国第一高度酒等等。
说来也巧,这新上任的市委书记刚好爱喝高度白酒,一听说米庄镇研制出神秘中国第一高度酒,就高调说要品尝品尝。一不留神,真连总策划都还不知道名字的米庄酒通过市委书记有口无心的宣传,一下子成了汉江市的非常紧俏之物。
名字最后核准的是“米庄颠酒”,简称“米颠酒”。酒瓶、包装等恰到好处地推向市场,走的是高端白酒的概念,价格更让一般品牌白酒望尘莫及。中国第一高度米颠酒高调上市,酒虽然没有卖几瓶,却在华夏大地刮起令人意想不到的旋风。这一招就叫“可望而不可即”。 txt小说上传分享
睡在我上铺的兄弟-63
中国第一高度酒米颠酒迅速在局级干部中传播开来,很快形成一酒难求的局面。一切基本按照自己的蓝图在发展。这米颠就是性情中人的圣人。让他作为形象代言人还真是没有想错,对内打亲情牌对外打驰名牌,都是好牌。
米芾(1050…1107)宋代杰出书画家。初名黻,字元章,号海岳外史、襄阳温士,自号鹿门居士。由于他性情狂放,故人称“米颠”或“米痴”。宋徽宗时被召为书画博士,曾任礼部员外郎。传说他在为州做官时,见一怪石,形状奇特,大喜:“此足以当吾拜!”随即整理衣冠,拜之再三,并呼之为兄。于是,被传名为“米颠”。其实,米芾不颠,他是以独特的方式表达对现实的愤怒。
还有一件颠事,史书并无记载,仅在米庄坊间口传,就是米芾好酒,特别爱喝米母釀造的米家私酒,只是米芾好酒有度,没有被历史学家抓住把柄。百家讲坛王青笠同志著《米芾:住在棺材里等死》里有一段精彩描述:苏轼在扬州的时候,请一帮社会名流吃饭,米芾也在座。酒喝到一半米芾有点高了,站起来跟苏轼撒酒疯:“别人都说我疯癫,你老兄说说看。”苏轼哈哈一笑:“群众的呼声就是上帝的呼声。”
上午上班,番打来了祝贺电话。大大赞赏“中国第一高度酒”“米颠酒”的营销概念。特别欣赏用米芾文化来推广米庄酒。米庄本来就是米芾的家乡,只是鲜为人知。米芾在汉江市仿佛默默无闻,但在北京、山东等地区却有非常高的知名度。米颠酒的文化底韵非常深厚,品牌潜力是不可估量的。
很长一段时间不见,番说深圳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一年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很多人都换了车。踏板车变成了汽车。中国经济正在飞速发展。近五六年真是经济奇迹。番亲眼看到很多香港人台湾人大陆人发达起来。他们抓住一个一个机会,把工厂做大做强。特别是西昌厂,五六年前百八万注册资本的小厂,现在已是千人大厂,年产值很多个亿,老板一个月的收益都是好几百万。想当初,番被请过去帮助提升管理,建立了一整套现代企业管理机制。工厂成功的背后也可以看到番昔日所做功课的影子。
番说爱丽丝来深圳办英语培训学校了,现在能讲一口标准的普通话,学校办得非常出色。番还说自己下月准备辞去深圳的工作回家乡发展。这真让人觉得有点非常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