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第2/4 页)
,我熊通有邓曼。唉,有后如此,此生足矣!但无论如何,此次也要伐随,岂能因个人安危置国家前途不顾?楚国注定是要向中原扩展的。在我有力时,就尽力去做,能征服一国是一国,也让后代子孙少一些障碍。即便如夫人所说,也是天意,天意如此,有何惧哉!
楚武王,最终还是发兵伐随了。而且是御驾亲征。果如夫人邓曼所料,到了樠木山(今湖北省钟祥县武陵山),武王不堪军旅疲惫,病逝军中。武王卒后,随同出征的令尹斗祁,莫敖屈重,秘不发丧,继续向随挺进。随人畏惧,遣使求和,莫敖于是以王命与随侯盟约,并叫随侯到汉汭相会。在随臣服后,才退军。南流汉水后,才宣告国中,为武王发丧。楚人闻楚王薨,悲痛难忍,如丧考妣。尤其是夫人,虽然是意料之中,可是逝夫之痛,依然长存在心。在悲痛与孤寂中,这位贤内助,也在历史的长河,度过她的晚年。在楚国历史上留名的三位国君夫人(邓曼、秦赢、郑袖)中,始终是一道绚丽的彩虹,挂在楚国的天空上。 txt小说上传分享
三、文王都郢(1…3…1)
三、文王都郢(1…3…1)
楚武王在伐随途中薨后,他的儿子熊赀继立,是为文王。文王在位一共十三年(…689…677),文王及其儿子堵敖(…676…672)时期,是承前启后时期。对外,在武王的基础上,进一步向汉阳一带扩张,通过伐申、伐邓、伐蔡,基本上确定了在汉阳的优势地位,楚开始被认为是强国了,小国诸侯都畏惧楚国。对内,史书上没有过多的记载,但可以推断的是,这时的楚,由于与汉阳诸夏往来较多,进一步吸收诸夏一些先进的东西。武王末年就吸收诸夏先进的武备——戟,而在文化方面,武王谥“武”,“文王”谥“文”则显示,楚引进并正式确立了周的谥法制度,同时也说明,在熊绎南封时,或许当时,周并无谥法,至熊绎无法南传,或许熊绎南传,但年久流失。前者可能性更大。周谥法制度应是周成王中后期确立的。
《史记》记载文王都郢,清梁玉绳曰:“《左桓二年疏》谓:‘汉《地理志》从《史记》,文王徙郢;《世本》及《杜谱》云:武王徙郢,未知孰是。’《春秋地名考略》云:‘《左昭二十三年》,沈尹戌曰:若敖、汀�爸劣谖洹⑽挠滩怀芹�!�蚓盂�⒉皇加谖渫酰�墒�谰���廖洹⑽氖级ǘ�!北收咭晕��妒辣尽罚�韭砬ㄊ强吹降模�蚨��云渲械奈渫踽阚��非ɑ蛄碛兴�荩�蚨��挥胁捎谩妒辣尽返乃捣ǎ�衣凼罚�昂笕舨煌��舜雍蟆T偎盗耍�非ㄔ谖耐跫次缓螅�粗乇适椤笆级价�保�ξ尬蟆=翊邮非ā4蟾攀俏渫跏本涂�冀ㄖ��剂耍�耐跫次缓螅�绦�菇ㄍ瓯希�徘ㄡ愎�サ摹U飧鲔�荚诮窈�苯�瓯奔湍铣牵�冉洗螅�菘脊懦晒��苊婊���宓闫呶迤椒焦�铩�
文王二年(…688),继续武王向北拓展的国策,联合巴人,*申国(今河南省南阳市北三十里)。此役,具体原因与结果史不载。总之是讨了又回来了,并没有把申国征服。但这次*的时间较长,可能跨到文王三年。《左传》记载,“还年,楚子伐邓”,是说伐申回来的那一年,伐邓,应是归途伐邓,在武王三十八(…703)曾因道朔被杀伐过一次邓,至此,已过去十五年了。不排除这次伐邓,有历史前嫌,但主要还是楚国北进战略的需要。在此战略下,无论伐汉水一带的哪个小国诸侯都是可能的,但这次的具体起因,可能是楚文王在伐申过邓时谍闻邓人有杀他的阴谋,于是决定在归途中趁机*邓国。《左传》记载了邓祁侯在其国内以礼享楚文王,邓侯的骓甥、聃甥、养甥等三人,请求杀楚文王,邓侯没有听从,担心杀外甥遭人耻笑,抬不起头。这三人就警示,如果听从他们的建议,邓国怕是要被楚所灭。这一次伐邓,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大概是邓有准备,楚伐申归来,兵力也不足。
六年(…684),楚文王又兴师伐蔡,秋九月,在莘(蔡地,今河南汝南县境)打败了蔡军军队,俘虏蔡哀侯,押解回楚国。起因是,蔡侯与息侯都娶陈侯女,蔡侯先娶,在息侯夫人出嫁到息国经过蔡国时,蔡侯以为是自个的小姨子,就让息迎亲队伍停下,在相见的时候,见息妫美色,就有些轻薄。息侯听说后,就很生气,就遗使请求楚文王伐蔡,假意让楚伐息,息向蔡求救而趁机伐楚。不过,蔡哀侯的归宿,《史记》记载有差异,《楚世家》记载是后来又放蔡侯回去了,而《管蔡世家》则记载“蔡哀留九岁,死于楚。”蔡哀侯的名也与《左传》有差异,《左传》记为献舞。最终放回去的可能性大一些。因为,《春秋》在庄十四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