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部分(第1/4 页)
正在此时,外面响起嘈杂的声音。
杨毓微微蹙眉道:“不必管,听着。”
。。。。。。
城外数百兵士冲出城外,捉拿桓亮。
杨府门口,涌进百名侍卫,王冲与谢暄在队伍前头。
:“祺砚,快快让你家亭公主交出桓迨凡与桓秋容,陛下急召!”
祺砚看着王冲,不卑不亢,虽然垂着首,却笑语嫣然:“王尚书稍候,我家亭公主有令,不得召唤不得打扰。”
谢暄看看身侧的王冲,严肃的道:“王尚书,陛下将此事交托我们,我们怎能阳奉阴违?”
正在此时,杨秀迈着缓步出来,他头戴乌纱漆冠一身湛蓝绣走兽公服,堪堪的才五尺高,却身姿挺拔英气勃发。
:“谢长史说谁阳奉阴违?”他一边拱手,一边笑着道。
谢暄双眉一蹙道:“杨贤弟,此处并非你说话之地。”他上下打量杨秀,眸中现出一丝讥讽。
其实不难理解,杨秀一个不到十二岁的孩子,怎能担当重任?便是今上赐封,也不过是靠着自家阿姐简在帝心罢了。
杨秀负手而立,笑着道:“谢长史,此乃案发之地,我乃陛下亲封七品戎蛮府司马,敢问为何不容小可言语?”
杨秀脸上带着温暖如春风一般的笑容,双眸黑白分明清澈见底,可说出的话,却不留一丝情面,他就那么笑着看着谢暄,似乎在等着,期待着他的回答。(。)
☆、第二百六十章 权宜之计
谢暄面色一红,抿了抿唇,看向王冲道:“王尚书,你当如何?”
王冲双手一摊,无奈的道:“我这人清贵惯了,不懂这些俗务,你拿主意。”
:“下官以为,应当即刻进门捉拿人犯。”
杨秀接过话道:“谢长史说谁是人犯?是否为犯,是否获罪,要今上做主,你僭越了。”
这一句僭越,气的谢暄满脸通红,指着杨秀颤抖道:“你,你,你敢。”
杨秀一扬眉:“下官话已脱口,敢与不敢,谢长史不知?”
:“你,你!”谢暄喘着粗气,一拂袖,对身后的侍卫道:“将琴仙亭公主府围起来!不准任何人出入!”
:“是!”
:“谢长史错矣,此处乃是杨府,弘农杨氏之府邸,琴仙亭公主府在竹山县。”
杨秀适时的一句话,将谢暄气的几乎破口大骂。
他紧咬银牙道:“将杨府围起来!”
:“是!”
侍卫们面面相觑,忍着笑。
:“是谁要围我杨府?”一个清亮的少女之声传来,众人抬眼看去,只见杨毓一身青蓝色常服,许是伤病中,所以面色显得较之往日的莹白显得憔悴,只是那双流光溢彩的眸子,迸发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琴仙亭公主。”谢暄长施一礼,以示尊敬,而后起身道:“敢问桓氏兄妹在何处?”
他可是被杨秀的一双利齿说怕了,言语再不敢有一丝错漏。
这时,桓七郎面带笑意的自屋内走出来,削玉似的玉颜,面容一如往常带着病瘦模样,气度却不失清贵风流。
桓秋容踏着风靡金陵的“洛神步”,一身素粉色卦裙,外罩着月白色绣锦绣芙蓉的披风,一圈雪白的狐毛托着一张不施脂粉却格外秀美的小脸。
桓七郎拉起桓秋容的小手,无形中将力量与温暖源源不绝的送到她的手心,他眉眼不侧,看着谢暄道:“未知今上宣我二人是为何?”
谢暄微微蹙眉,不明白桓七郎的意思,却也无心情与他多说,冷笑着道:“进宫便知。”
一行人出了杨府,王冲诧异的发现,杨毓竟然也跟了来,低声道:“阿毓,此时你不该再掺和进来。”
:“我说过,要保他二人性命。”说着,杨毓看向谢暄道:“许久不见陛下,正好今日进宫去。”
谢暄只管将桓氏兄妹带进宫,哪里管杨毓去与不去,随口应了一声。
一行人到了宫内,转过悠长的木廊假山,司马安正候在书房内。
:“陛下,人已带到。”谢暄躬身道。低头的瞬间,促狭的看了王冲一眼。
王冲恍若未闻道:“陛下,臣倦矣,可否退下?”
司马安笑着道:“爱卿退下。”他说着话,也同样看向一边回话的谢暄。
谢暄微微蹙眉,又看了王冲一眼,再次躬身,二人退出书房。
桓七郎、桓秋容与杨毓纷纷对司马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