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第2/4 页)
弄几把枪和子弹来。
马队长向周围的队员打了个手势,表示准备进攻。然后静静地把枪瞄准了为首的那个军官。其他队员的枪口也都瞄准了敌人的脑袋。马队长一声枪响,敌人军官当即倒地。敌人一看马上就慌了,准备逃命。可是,其他民众队的枪也开始响了起来。一时间山上枪声大作,敌人不知道虚实,加上为首的军官已经死了,所以很快就开始溃逃。马队长大喝一声“同志们,冲啊!”很快,隐蔽着的民众队呼啦啦地冲了出来。向敌人冲杀了过去。
马队长很快就发现,会全不见了。会全其实早就带着两把木制长枪跑下了山。他知道这一仗必胜,可是自己的枪还没有着落。所以他就跑下了山去截住敌人。可刚到半山腰,就看到从山上慌不择路的敌人下来。不过,这只有两个敌人。这两个人是跑错了路,刚好和会全撞上的。会全那里肯放过这个机会。
他躲在一棵大树后面。当其中一个敌人从树边经过时,会全马上转了出来,把长枪刺入一个敌人身体里。另一个敌人看见自己的同伴死了,可对方只是一个人,马上就准备举枪射击。会全很快又把手上另一把长枪狠狠地刺向对方。对方毕竟也是当兵的,很快就躲开了。会全又拿着枪穷打不舍。对方很快就发现,开枪已经很困难了,除非把那把木头造的枪躲下来。会全的枪还是被敌人抓住了。会全马上就放开了枪,向前大踏一步,一拳狠狠地打到敌人身上。对方往后倒退。会全又趁势一把夺过了敌人手上的枪。当敌人站稳时,突然一声枪响,他的小命就这样没了。不过这枪不是会全开的。而是急忙赶上来的马队长开的。
会全一看到马队长,很兴奋地向他举起了手里的枪喊到“马队长!你看!枪!”
马队长带着其他队员赶到后,看到到下的敌人,一个被自己打死,而另一个身上却叉着那把刚刚造好的木枪,很明显是会全干的。大家都开始对会全佩服不已。会全是刚刚参加民众队,竟然能搞到两把枪!以前可只有在部队打了大胜仗才可能有的啊!这一仗虽然也胜了,可是敌人还是跑了不少,所以缴获的枪弹没有多少。会全一个人竟然靠木枪消灭两个敌人,身手肯定了得,怎能不让大家佩服。
不过马队长却并没有大大夸奖会全。原因很简单,会全擅自离队,虽然是在战斗中追击敌人,没有违反纪律,可是这很明显是个苗头嘛。所以马队长还是警告了会全。但对于会全的战绩,马队长仍然表示欣赏。
红军时代的战斗就是这样,武器要靠缴获。为了得到武器弹药,所以就要把敌人全部歼灭,不能让敌人逃跑。这一指导思想一直到解放战争建国都没有改变。这就是为什么解放战争中的战役都是歼灭战的原因了。不过这种思想也不是万能的。在朝鲜战争中就证明歼灭战也有局限性的,这是后话,以后再说。
会全有了枪,就更加如虎添翼了。会全本来就长期在山上活动,而且因为是长子,所以干的活也特别多,经历的事情也多,从而使会全不仅有一定身手,而且还很能动脑子,唯一的不足就是不怎么说话。
后来的大大小小的战斗会全也参加了不少。在这些战斗中会全不断成长,成为了一名优秀的战士。马队长因此也特别看重会全,让会全带领了十个战士。其实就是当了一个班长。
民众队一直是分散作战的,很难形成合力,而且毕竟不是正规组织。在第一次上梅暴动中就已经证明,如果民众队组织涣散会是什么后果。基于这些考虑,1929年10月,崇安县委决定,将十六支民众队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十五团。闽北第一支红军终于建立了。
五十五团下辖三个营、九个连和一个特务连。团长是陈耿,副团长是左诗赞和丁细第。各连建立了党的支部,这是共产党革命队伍的传统了。
会全的队伍被编入了一营一连。马队长成为了一连的副连长,而会全也成为了一排一班的班长。
会全成为了红军战士后,自然是很难再和远在大竹的父亲茂春和他四个弟弟们写信了。四个兄弟也为一直没有收到大哥的信而郁闷了好一阵。不过,农村的活还是比较繁重的,因此也不允许他们老想这事。只是他们知道了哥哥会全参加红军后,心里多了份担心。
这天,会胜和弟弟会成上完私塾后,和他们的好朋友陈华一起回家,在路上就聊开了。陈华对红军的事情特别感兴趣,总是缠着会胜他们两兄弟问东问西的。会胜不爱说话,也没有说什么,只有会成和陈华说个没完,当然,大多都是吹吹牛,毕竟会成自己也并不知道多少。会胜也就是在他们说的太离谱后插插话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