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部分(第1/4 页)
“……居于统治地位的纯俄罗斯民族的斯拉夫族占有的地区,只是俄国的一小部分。芬兰、波兰、高加索等被征服吞并地区的人民,不满来自中央的压迫,一有机会就要求独立。”
望着彼得?罗科夫斯基的背影,欧阳书君在心底浮现出一句话来,在俄罗斯发展情报员之所以顺利,正是因为这些在俄罗斯存在着大量对俄罗斯心怀不满的人和异见分子,尽管需要他们的帮助,但在内心深处欧阳书君却非常反感这些人,尤其是那些异见分子,他们为了反对自己的政府,甚至不惜牺牲国家的利益,同样外国合作。
“**党果然都是共通的”
想到去年所谓的二次**,**党发动暴*以推翻中央政府,而为筹集军饷又不惜欲将陇海售于日本的举动,欧阳书君的内心深处尽是鄙夷之味,在他看来,任何理由都不能成为其背叛国家勾结外国的借口。
不过他同样也知道谋略乃被谋略国家自身之罪的道理,但做为一名外派保安员,他却希望所在国尽是不爱国之人,那样的话才能更有利于自身的工作展开。
“请你们认真检查一下,这些钱是我从黑市上换来的”
坐在大堂经理的面前,彼得?罗科夫斯基认真的说道,此时他的面上尽是一种贵族特有的诚挚之色,似乎他真的是一个非常有风度的贵族一般。
“谢谢您的诚实”
大堂经理连忙开口说道,事实上这些钞票,他只需要用搭眼一看,便能分辨出真假,的确有很多人伪造英镑,但是却没人能仿造出英镑特殊的十字交叉的底纹,更何况还有那极为精美水印。
不过既然对方提醒是从黑市上换取的英镑,他便不能不认真对待,毕竟这是五万英镑的巨款。
当彼得?罗科夫斯基在银行内等待着银行验钞时,坐在马车内的欧阳书君手中却拿着一两张英镑纸币,在那里反复比对着,出于职业敏感,当昨天第一批满满一箱多达五十万英镑送达之后,他便意识到这些英镑或许是伪钞,如果只是活动经费的话,完全不需要伪装成“纸张”经铁路发往圣彼得堡,更不需要指示他将其中三十万英镑汇往美国,十万英镑汇往上海,剩下的才是保安部俄罗斯情报站的活动经费。
“真的是伪钞吗?”
尽管他并不是验钞师,但欧阳书君无论怎么比对,却还是没能发现这钱究竟那点像是伪钞,反而处处透着真,如果是真钞的话,为什么又那么麻烦?
就在他思索的档口,车门打开了,走进来的是脸上带着笑容的彼得?罗科夫斯基。
“经理,这是汇款单”
将手中的汇款单递过去的时候,他的眼睛却盯着经理手中的十镑纸币,觉察到对方的视线所在,欧洲书君在接过汇款单时,又将左手拿着那张国内发来的纸钞递给了他。
“这是你的奖金”。
第232章 绕开
第232章绕开(求月票!)
“英国远东舰队正在中国山东北部海岸威海卫集结。与此同时,德国舰队在威海卫以南200英里的青岛集结。英国舰队由“胜利号”(Tr战列舰、4艘巡洋舰、8艘驱逐舰、3艘潜艇、4艘鱼雷艇、10艘炮艇、1艘公文传送船和2条单桅帆船组成。德国舰队由“沙恩霍斯号”战列舰rnhorst)、“冯。施佩伯爵号”巡洋舰v,旗舰)、3艘护卫舰、7艘炮艇和1艘鱼雷艇组成。”
民国三年7月29日,上海电
天有不测的风云,人有旦夕的祸福。
用这句话去形容个人、国家都是如此。
1912年,民国建元,可以说是万民欢腾,不为的别的只为那汉人不再用做奴才,只为大家觉得这汉人当家作主,国家共和了,国家自然也就富强可待了。
可世事从来就没那么简单。
民国建元后,中国可以说是一片内忧外患,南北对峙、各省持以武力,地方上“功臣”划地而治,地方与中央离心离德,南方**党不甘在野,二次**跃跃欲试,甚至于在某种程度上而言中华民国也就是一名词。
在内忧悬而未决之时,外忧又现,日俄两国第三次签定密约,密约无他,无非就是怎么分瓜中国而已,各国列强拒绝承认中华民国,内忧外患如此,使得袁世凯坐卧不安,苦心经营的两年时间。
先是软硬施压,用尽权谋,方才分裂**党内部,以各个击破,随后又千方百计解决诸省问题,再谋求各国承认。去年宋渔父被刺,**党以此为由发动讨袁,可不过数月,本就不得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