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1部分(第3/4 页)
的进攻。
是的,三倍兵力。而这,只是大律和北策府之战的一个战场缩影。
“后撤,后撤,又后撤。”
袁川是北策府的新人,他不敢发怒,却忍不住还是要抱怨:“我三番四次的强调过,尽量保住防线,不要被大律军压缩活动空间。”
袁川一年多前归降,王策要挟大世交回亲人之后,就把他打发来了北策府。凭出色的军事才华,袁川很快就在缺乏人才底蕴的北策府出人头地。
若不是碍于他一年多前还是大世的高级将领,只怕一个督帅的位置是少不了的。饶是如此,他也凭出色的战略战术能力,被塞入作战部(北策府还没建国,作战部就相当军机院)。
袁川知道前线主将的为难,面对三四倍的绝对压倒性的敌军,能不溃败就已经很不容易了。
关键在于,北策军能放弃眼下的领土,就像大都督流无瑕说的,丢掉的领土,迟早能打回来。但绝对不能放弃战略纵深。
丢失了战略纵深,战略回旋余地,就是王策来了,也无力回天。袁川对此有最切身,最刺骨的体会,密阳之战,王策就是压缩了大世军的活动空间,从而迫使大世军最终连发动决战的机会都丧失了。
一年半前的南北之战,就是一个写照。那次大会战,不计战灵军,北唐和上阳双方总兵力四百万,这四百万兵力是在多大的空间里活动?
战场横向高达千里,上阳军和北唐军的纵深加起来,也几乎达到一千里。几乎就是一百万平方里。
兵力越多,需要的战略空间就越大,这个空间,包括的是横向和纵深面积。甚至包括了天空。
袁川不是一个嘴碎的,可他这会儿真的一直抱怨。
“好了。”亲自前来作战部,在一旁听取军机参谋解释战况的流无瑕容颜精致明亮,不悦的皱眉呵斥。
流无瑕沉吟,众人都是屏住气息。她以前是北流皇族,后来又做了北策府十来年的领袖,一身气质已然养出,气质盈满,不是皇帝,却也不输给皇帝。
如今,流无瑕唯一缺的,就是一个真正的女皇名头了。她想了想,轻声道:“袁参谋所说的,我相信各位都懂。”
众人点头,战略空间是非常重要的。
流无瑕一身气质高贵,袅袅起身:“无论如何,一定要守住,守到北方王回来的时候,就是胜利。”
……
这一年当中,除了“北方王”这个尊号彻底流传,并被承认以外,就没发生太多大事。就好像王策每一次习惯性失踪后,没了他,天下就会变得无趣乏味许多。
过去的一年中,九洲格局没有太大的变化。
悲催的上温皇帝,虽然成为中洲人皇有好几年了。可中洲混乱是由来已久的事,甚至能追溯到神战,个个都是敢与天争的猛人。根本没人理会这个名义上的中洲人皇。
上温被几个国家联手互相揍来揍去,总算,上温皇帝有点儿胆色,亲自出手轰杀。倒是战胜吞并了几个国家,局势好转,再有十多年,未必不能一统中洲。
可惜,上温注定没有时间。中洲又太过遥远。
王策唯一没去过的中洲,其实混乱是有根源的,是源自自身的傲气和资历。两千年前,中洲还是世界中心。可惜,进入百国时代后,世界中心彻底转移到东洲和北洲。
这种老牌的资历和傲气,顿时就成了巨大的反差。
南北之战,重挫上阳,无力北上。只有恨得牙痒痒的一边加速休养,一边眼红的坐看东宁和平举国归顺北唐。
东宁的举国归降,没有人们想象中的容易。不过,唐帝就是亲自带着费饮血等人,去东宁溜达一圈,也才算是摆平。其中的过程,也就不为外人道了。
吞下东宁,尤其是以和平方式吞下,对北唐的好处非常大。北唐专心亲自处理归降的一系列善后,同时,精锐的南方军横扫东洲中部,吞并包括南魏在内的几个国家。
北唐的壮大势头,其实没有引起太大波澜。唯二能制衡北唐的,就只有上阳和东宁,前者太远,后者又弱了一些。其实所有人都知道,南北之战后,北唐雄霸东洲之势,已经非常明了了。
海洲,大宣困守孤岛,为了北上进军东北二洲,拼命的搜罗并打造战舰。不过,先天不足还是不可避免的。
一如人们的一致看法:能一统天下的国家,七成可能是出自东北二洲,只有三分几率可能来自海洲和中洲。
过去一年,最为震动的大事件,就是大律全面进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