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部分(第3/4 页)
进各方面人才的协议,各国无数失业、待业、希望获得更好就业环境的人们,涌向了东方这片热土,开始了他们在异乡的打工生活。
而这些外来技术人员,除了参加国内的各方面建设外,更重要的是为国内培养大批量的技术人员,满足日益增加的需求。因为有着姬庆的规划、天网的分析、子体的协作,所以培养本土技术人员的工作进展的很顺利,没有浪费的地方,也没有产生缺憾的担忧。就这样,不到三年间,国内不仅培养了大量的本土面向各个领域的技术人员,也形成了一个完善的技术人员培训体系,建立了无数的培训学校。可以说,日后中国是不必再为技术人员的缺少而担忧了。
技术培训学校建立起来的同时,中国的教育体系也完成了建设,一系列大学、高中、初中、小学在各地拔地而起。按照最新的法律条文,适龄人群都要接受教育,这是强制性的要求。至于希望再教育的人群,可以选择进入技校,或者自修后,在考取大学。
至于教育的费用,完全免费,而且还可以看情况补助,或者勤工助学。虽然花费很大,但是姬庆知道这一切是值得的。教育,乃是一国之本,重要性,被姬庆放在了第一位。教育办不好,未来就意味着少了无数的人才。而人才,则是国家的希望,发展的动力。没了人才,可以想象这个国家也就失去了希望。
就这样,在姬庆大力气的打造下,中国从一个普遍的文盲国家,不到三年的时间里,就建立了一套完善的教育体系,已经开始陆续培养了一系列的人才来。不久的未来,中国这些学校当中,会涌现出无数的学者、专家、教授、科学家,乃至诺贝尔奖获得者。一个全新的中国,充满无限希望的中国到来了。
姬庆那个时空的教育发展的并不好,所以这个时空里,教育体系建立之时,他做了很多改变。当然,这是在天网分析之下才完成的,他一人还无法做到更完美的分析工作。他相信,这种在他那个时空里都是顶级的教育模式,未来一定会培养出无数的人才来。诺贝尔奖,不再是一个可望而不可求的梦想了。
至于诺贝尔奖,姬庆还不打算让它成为世界最顶级的科学奖项。所以,他打算建立一个全新的国际科技大奖,未来完全超越诺贝尔奖。毕竟,未来一个全新的世界大国、第一强国的科学家,去他国领奖,还是很让姬庆不爽的。
至于奖项的名称,姬庆考虑了一下,就叫做炎黄科技大奖。等到时机合适的时候,就推出来。嗯,或许其它国家打起来的时候,更加的合适。
说道科技大奖,不得不说说从欧美各国被姬庆吸引过来的一堆获得过诺贝尔奖的科学家们。比如爱因斯坦,比如薛定谔,比如赫斯等等等。还有数量更多的科学家,也被姬庆在各国的潜伏者通过各种手段弄到了国内。其中不乏堪比爱因斯坦的人物,比如尼古拉·特斯拉。其实他完全可以获得诺贝尔奖,不过因为要和爱迪生共享,所以他们都拒绝了。
这些强人,能够来到中国,一是姬庆给出的对于他们吸引的技术和理论,之外,还是因为中国自联合政府成立后,已经没有了战争,完全是一片和平的土地,建设的热土。至少安全上,那是没问题的。而姬庆又给他们准备好了极好的生活、工作条件,比之美国更好的研究设备,先进的技术、理论,如此,他们都没有拒绝的理由。
这些人中,一般成就的,姬庆让他们加入中国的现代化建设进程中,或是加入研究工作,或是加入教学工作。
顶级的人员,如尼古拉·特斯拉、爱因斯坦这样的人,则是进了姬庆的国家级秘密实验室。那里有姬庆给他们准备的跨世纪先进设备,无数的先进技术,大量的超时代理论。而这一切,只是给他们准备的基础,姬庆想要看看,在这么好的条件下,这些牛人中会诞生出什么样的成果。对此,姬庆可是无比的期待。
尤其是尼古拉·特斯拉和爱因斯坦,他们即使没有姬庆的帮助,也都有了极高的成就。现在他们站在更高的基础上,又能够获得什么样的成就呢?!
爱因斯坦他们只是第一批来华的科学家,姬庆手里的名单里,可是还有很多未来的科学家,不乏未来的诺贝尔奖得主。不过,现在不能把那些人弄过来,还得看时机才行。
中国在工业、教育、科技上都取得了惊人的成就,农业上,也不例外。
在东北、西伯利亚、中亚、西亚地区的一些平原上,姬庆陆续规划了机械化农业的生产工作。毕竟如果依然像过去那样一家一户的耕种,效率太低了,农业的成本也会大很多,在国际市场上就不会有竞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