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7部分(第2/4 页)
度并不足以应付巨大的失业率。另外,令人诟病的是她又授命政府与其小儿子桑贾伊?甘地的马鲁迪公司签订合约授权他们生产首批本地生产的车辆,但这家公司却一辆车也没能生产出来。
而刚刚执掌政权,英迪拉便被指有独裁之嫌。她曾运用其党在国会的多数席位去修改宪法、以及削减各邦在联邦系统下所被赋予的权力,引起了管理这些邦份的敌对党系的反对。某些官员对英迪拉过度扶持山齐?甘地表示不满,不少过去的著名自由运动人士如贾耶?拿兰恩等都站出来发表言论对抗英迪拉政府。另外,英迪拉的政敌指责英迪拉在一九七一年的大选中舞弊的声音也一直没有中断。
如果印巴战争按照设想顺利结束,那一切问题都可迎刃而解,她的声望将达到一个新的顶峰,反对派和政敌将无法撼动她的地位,但现在,国内外的困境令她心忧、心悸。巴基斯坦布托总理宣布无条件释放了东巴人民联盟主席穆吉布?拉赫曼,承诺将分批从东巴撤出军队,并呼吁孟加拉流亡政府就解决东巴问题举行两方的直接政治谈判,以避免无谓的流血和损失。
这是政治上的杀招,如果孟加拉流亡政府与巴基斯坦展开政治谈判,则意味着印度出兵“解放”孟加拉的行动失去了最后的借口,只能是撤兵了事。虽然孟加拉流亡政府顾忌印度的态度而未作回应,但英迪拉甘地知道,如果印军大规模从东巴撤军去援助西巴战场,孟加拉流亡政府自然会改弦更张,寻求与巴基斯坦政治解决自治或独立的问题。从巴基斯坦目前的态度来看,事实上他们也默认了东巴的脱离,只不过要走一条能够保全面子的道路而已。
面对巴基斯坦政治、军事的双重进攻,英迪拉甘地面临着两难的选择,在东巴要保持对巴军占优势的军事力量,在西巴还要挽救濒于崩溃的印军部队,在国内还要警惕政敌的攻击,以及有可能爆发的示威骚乱。她要如何做呢?时间,时间,时间,她需要时间重整西巴方面的军队,需要时间接收更多的苏联军援以增强力量,需要时间解决东巴残余的巴军,需要时间对付国内要看她笑话借机反对她的政敌。
!#
第三百八十一章 帕坦科特之战
【网 】第三百八十一章帕坦科特之战
时间,对于有些人来说,为了如何消磨而发愁;而对于有些人来说,则如白驹过隙,想抓住它非常困难。
英迪拉面对困境,使出浑身解数,希望能争取到宝贵的时间,以调整布署,重新再战。她首先与总统艾哈迈德进行会谈,说服他随时准备颁布国家进入紧急状态,以对付国内反对派的行动。艾哈迈德是一位属于保守派的政治人物,亦是英迪拉的忠诚伙伴,由于印度政治体制上总统处事需听从获选总理的劝告和提议,所以这个要求没费什么力气便得以解决。
然后,英迪拉甘地又召来资讯广播大臣,命令他控制印度所有印刷媒体,封锁处于失利的战况,压制国内反对派的宣传。英迪拉甘地又与军队领导人紧急商议,在东巴保持优势陆军,其余军队增援西巴,将东巴部署的空军全部调至西线,再从国内抽调大批部队前往西线,一定要挽回失利的局势。
这是对内的安排,对外也有招数。英迪拉甘地召见苏联大使,要求苏联尽最大力度支援印度,最主要的是飞机,并要求苏联加大力度牵制中国,以及表现出强硬态度以使美国和亚共体各国有所顾忌。
在做好一系列安排后,英迪拉甘地还放出了烟幕弹,公开呼吁印巴两国立刻全面无条件停火,并声称印度绝无占领西巴领土的计划,而且为表示诚意,印度准备先行从东巴撤退军队,寻找政治解决孟加拉难民问题。其实,这不过是为了缓解国际舆论的压力而耍的花招,另一个意图则是缓兵之计,尽量挽救克什米尔的印军集团。
巴基斯坦方面很快做出了回应,对印度提出了一系列问题。举例来说,印度对入侵东巴如何解释,这是不是名目张胆地干涉别国内政,如果是,就需要立即承认;印度是否打算利用巴基斯坦在西线的正当自卫作为兼并西巴领土的托词?它的目的是否违背了一九四八年、一九四九年和一九五零年的安理会决议,要用武力解决克什米尔问题?如果印度不打算这样做,请给予明确回答。世界有权了解:印度的意图是什么?是否准备接受联合国大会以一百零四票对四十一票通过的决议,以及其他联合国已经通过的决议?我国政府在过去的时间里多次向印度提出过这个问题,但印度的答复显然是令人不满意而且不放心的。
胜利者是不需要谈判的,起码是不想这么快便收手停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