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部分(第3/4 页)
的不修边幅,在数次Facebook的重大新闻发布会上,他都是穿着T恤、牛仔裤和运动鞋面对全球的记者。这被媒体解读为同“史蒂夫…乔纳斯一样的科技业符号”,他也被《君子》这样的时尚杂志评选为年度最差着装人物。
有意思的是,这次评选中的最佳着装人物是林明阳,Facebook的两大股东同时登上一个时尚榜单,然后占据了第一名和最后一名的位置,结果确实极富戏剧性。
在影片的拍摄期间,马克曾对《纽约客》明确表示自己不会看《社交网络》,但电影上映前,他还是悄悄的观看了内部的一次试映——就连这一点也和电影里他在影片中言不由衷的风格十分相似。在接受采访时他留下了这样一句观后感:“电影里出现的每一件短袖和帽衫,我确实都有一件一摸一样的。”
在接受采访的时候,马克态度平和、谈吐缓慢、时常沉默而且高度自信。他的身高只有172厘米,但总是抬头挺胸自信满满,所以他在影片中被林明阳塑造成一个反社会的高傲角色也就不足为奇了。
“最为Facebook的原始大股东,同时又是好莱坞最优秀的编剧,我想Felix很清楚如何把握真实与虚拟之间的关系,好吧,我提前看到了这部影片,但很遗憾无法告诉你剧情,我想说的是,这部影片里的内容不一定都是真实的,但Felix在里面融入了很多自己对某些问题的看法,虽然在影片他把我塑造成了一个‘坏蛋’但那确实是一部非常有意思的电影”
马克自己对这部影片的评价在媒体上掀起了不小的波浪。技巧高超的骗子在把人骗了之后,还要让别人帮他数钱。而水平高超的导演,即便是电影里把人拍成一个“卑鄙”的家伙,骂了人家,人家却觉得你拍得好,这就是水平。
虽然林明阳《社交网络》中虚构了大量的情节,但Facebook在现实中的成功并非虚构,网站创办3年间,已经在全球吸引了超过5亿的注册用户。如果以人口总量算,它是地球上的第三大国;如果以人口分布广度计算,即使是16世纪的西班牙和19世纪的号称日不落的英国也无法与之比肩。时代周刊将马克…扎克伯格评选为年度人物,理由是:连接五亿人,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
《社交网络》的宣传海报就以此为基础,杰西…艾森伯格的巨幅头像上,印着一行醒目的标语:“交友5亿,难免树敌若干”
自从拿到了两座奥斯卡奖杯之后,好莱坞对于林明阳任何一部作品都不会再有小觑之心。他的新片《社交网络》从一开拍就引起了各方的关注,而且又是关于Facebook创立这样一个内容充满神秘色彩的题材,媒体的报道早早的就勾起了影迷们的胃口,影片上映之后的火爆场面也就不难想象了。
《社交网络》在北美4000多家院线同时上映,仅两周时间,美国本土票房破亿。要知道这可是一部“传记”电影,没有明星没有特效,甚至影片还有些高智商的味道,但以10美元的平均票价计算,有超过1000万美国人买票看过该片,而且这个数字还在不断增加之中。
在票房取得惊人成绩的同时,影片在北美甚至全世界都受到了一致好评,尤其是一向苛刻的影评人,几乎一边倒地不吝赞美之辞。
“被施了魔法的对白在两个小时里激流猛进。它将一个难以讲述的故事变得清晰又吸引……在一个电影对白那么没脑又要故意放慢来满足那些慢人半拍的无趣观众的年代,这对白有着脱线喜剧的速度与漏*点。”——《芝加哥太阳报》
……
“这虽然是一个讲述大学小毛头怎样变成e时代最有钱的人的故事,但它也是一部超越时代局限的、反映我们时代生活方式的佳作”——《纽约邮报》
……
“结果是一部完全可以成为代表其时代和地域的一个象征的电影。影片是对社会阶级、行为、lun理和一位天才的高度专注的精明观察。它有着这次网络**的高度兴奋,和金钱世界翻江倒海吞噬万众的磅薄气势。”——《纽约客》
————
《社交网络》让负责影片发行的狮门公司大赚了一笔,庆功酒会的嘉宾名单上,自然少不了林明阳,就连他的经纪人艾克斯也受到了邀请。
去赴约的路上,开着车的埃克斯忍不住抱怨了起来:“我承认你的这部影片确实拍得确实很有水准,但你在电影里进行自我批判的时候,是不是应该提前通知我一声,好让我也有个心理准备?”
林明阳皱了皱眉,有些不快的说道:“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