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部分(第4/4 页)
为一幅“核心图画”。十二首诗的安排,精心密意、巧妙之极。从“分配”看,计宝钗二首,宝玉二首,湘云三首,黛玉三首,探春二首。湘、黛二人之重要,明显超过宝钗多多。只这一点,亦见寓意甚深。
从诗的质素文词来评量,钗、湘、黛、探,功夫悉敌,无分上下,篇篇精彩;而以宝玉的两首为最平庸,勉勉强强算个“及格”——无怪他是每次开社总落榜末,受到“批评”了。这也是雪芹的心意:不愿让“浊物”胜过女儿,压倒了闺阁。
十二首,“本事”是湘云日后的经历和归宿,所以我说《菊花诗》是“湘云谱”。这一要义,以往似尚少明确之揭橥与讲析。今姑试为之引绪开端;未必句句得实,只可提供参采。
诗由宝钗开卷,题为“忆菊”。全篇引录于此:
怅望西风抱闷思,蓼红芦白断肠时。
空离旧圃秋无迹,瘦损清霜梦自知。
念念心随归雁远,寥寥坐听晚砧痴。
谁怜我为黄花病,慰语重阳会有期。
首句扣紧“忆”字,一个“怅望”,一个“闷思”,已无遗憾。老杜早有“怅望千秋一洒泪”之句,“怅望”两字令人无限萦怀,不尽思慕。“西风”点出时序,而“蓼红芦白”之秋,尤为相思相念之时!古云“秋士悲”,即海棠诗之“人为悲秋易断魂”同一难遣——此与黛玉俱无交涉,且莫淆混缠夹。
起联二句,出手不凡,引人入胜。紧接的颔联也跟得很警策,因为:所写者,名为菊而实以喻人,人去圃空,故此忆念;忆之深切,乃至瘦损。“梦自知”,他人不知相忆之苦也。
附带一言:旧抄本此处即有异文,或作:“空篱旧圃秋无迹,瘦月清霜梦有知。”看上去,文字美,对仗工,是以校订者多从其文。但依拙见,关键是“空离”与“瘦损”;上句谓其人“离去”之无端而有故,下句则正见忆者与被忆者之情伤憔悴,此情唯梦者自晓,不能为人道也。若作“空篱”,是与“旧圃”重叠;瘦损,暗用李易安“人比黄花瘦”。故瘦损者,人与菊同,若作“瘦月”,在此即全无着落。除景境之外,无复相忆苦情之义。以此,我所引录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