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部分(第2/4 页)
一双大红色的送给她。
苏梦醒不好意思,要付她钱,她说:“真的不要钱。我爸从厂家拿回来的,人家厂家也没跟他要钱。”
苏梦醒只好请她出去吃小吃。李映红对市区比她熟悉多了,带她去延安路吃牛肉粉丝和锅贴,吃得浑身冒汗,再去逛街。
李映红对自己相貌的遗憾只是偶尔冒出的情绪,大多数时间她很潇洒豪放,性格不太象江南的女孩子。这也是她跟苏梦醒谈得来,能成为好友的原因之一。她的爸爸是外地人,妈妈是本地人,她在家里普通话和本地话混着说,所以普通话比一般本地人要好,脑子能快速转换。她夏天喜欢穿裙裤,露着一双修长结实黝黑的*,不管别人怎么说三道四,我行我素。她说:“看不惯?看不惯闭上眼别看,我又没让你们看!”
她穿短裙裤的理由就是,方便!还有,她私下里对苏梦醒说:“我全身上下就是这俩腿最好看,不露腿露哪里?”
张勇议论文写得犀利,班中同学打趣他说他的“勇”字下面不该是个“力”字,应该是“刀”字,说他颇有鲁迅之风,下笔如运刀。高中的作文,因为向着高考方向努力,写议论文多,记叙文少。议论文并不是苏梦醒的长项,每每对张勇佩服得五体投地。张勇喜欢历史,喜欢看各类的历史书籍;苏梦醒也喜欢历史,但是她不喜欢看纯粹的历史书,喜欢看历史小说,两个人经常交换着书看。
马承波是典型的奶油小生,象大部分的江南小男生一样,个子不高,瘦瘦的,五官长得如女孩子般清秀,皮肤很白,写得一手好诗,词藻的排列与断句,往往令人拍案叫绝。“雨丝”里的诗,基本上就是他一个人在撑场面。
李映红有次拍拍马承波的肩膀说:“老兄,你别老写花啊草啊行不行?做人要有追求,就算你成不了北岛,能成个南岛或者东岛也行。来点阳刚的,什么‘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你看人家多铿锵,多耐人寻味。”
马承波气结。苏梦醒常常想,如果李映红的这张脸和马承波的脸能换一换多好?马承波一个男孩子,长着一幅女孩子的相貌,而李映红一个女孩子,不仅仅相貌像男孩子,就连脾气也像男孩子,造物主造这两个人的时候是不是打个瞌睡,玩忽职守啊!
当时的杂志报纸,就中国电影中流行的奶油小生和日本电影演员高仓健做对比,很是热闹了一阵。苏梦醒这种文章读多了,有天脑子一热,写了篇《昔日男人今何在》给李映红看。平常对议论文不擅长的她,那天象是有鬼推着,刷刷刷思维如同自来说一样从笔端流出,远的从唐太宗说起,近的到毛泽东周恩来,写得论点鲜明,论据充足,条理清晰,大意如今这世道,一代不如一代,男人开始退化,向着女人的方向发展。再过几十年,可能就找不到真正的男儿。
李映红拿去读,拍案叫绝,挥手批下龙飞凤舞的几个字:“已阅,建议女生们读完后传给男生们认真学习,如有必要,可组织小组讨论。”
第二天,全体女生都读完,传到男生手里,以张勇为代表的“男儿”拍案而起,发誓要一雪奇耻大辱。他倒是真的组织了“小组讨论”,几个男生被分派了任务,各交一篇反驳性文章,要把嚣张的苏梦醒驳得“体无完肤”。
第三天,李映红在女生圈里分发任务,组织女生对这三篇文章进行“反围剿”。文科班女多男少,立刻有六篇作文对这三篇进行反攻倒算,一时间班级里硝烟弥漫,战火纷飞,男生女生唇剑舌枪地进行进攻与反进攻,清算与反清算的斗争。
张勇同学著文说,高考的钟声还未敲响,我们的苏梦醒同学就被折磨得两眼昏花,目不能视,满街的男儿都视而不见,疾呼“昔日男儿今何在”,建议苏梦醒同学早点去医院治疗眼疾,满街的男儿看不清不要紧,高考考卷看不清,问题就严重了。
不久整个班级都卷了进去。马承波还特地写了两首打油诗来讽刺女生们。那一期的“雨丝”成了这个主题的专刊,分发到各班级之后,立刻在全年级引起争论,战火有向全校燃烧的趋势。
苏梦醒兴冲冲地把战果向郑义成汇报,并寄去“雨丝”一本以兹证明。李映红说:“他不会表扬你的,别忘了他也是男的。”
郑义成到部队去体验生活,回来才看到这封装在大号信封里的信,接着复习迎接期末考。他考完试回到H市,才跟苏梦醒要了他们所有的“雨丝”杂志,花了一天的时间,复习完毕。
“怎么样?”李映红一再要求要参观她这位好友的“帅哥哥”,苏梦醒只好带她一起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