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部分(第3/4 页)
许静瑜点头,问:“那咖啡吧就是把咖啡馆和酒吧融合?”
“可是这么说。”
“可我不是很懂,咖啡厅讲究环境的安静,而酒吧注重气氛的喧闹,二者互相排斥,又怎么能够融合在一起呢?”
郑昊指着手上的设计图,说:“这个只要划分功能区就能实现共存了。”
他耐心地讲解自己的设计图。图上呈现繁体的‘亚’(亞)字型,最顶端的‘一’字区域是店面的最里面,这块地方的环境以安静为主,专为学习、工作而设。而最底端的‘一’字区域是门口位置,这里的模式仿效酒吧的设置,到因为整体氛围影响,有轻松的环境又不至于热闹得狂欢。中间‘凸’出的地方是一个环形吧台,两边又分两块区域,一边是专为情侣或者喜静的朋友聚会,而另一边则是商务场所。
为了更好划分区域,咖啡吧里的音乐分成三种类型。从门口到里面,音乐逐渐地从欢快到素雅,实现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之所以要这样融合,就是为了要制造一个适合所有不同类型的人的场所。
一般的咖啡厅比较注重商务或一个人打发时间,而咖啡吧,则一半空间用于满足商务需求和个人消遣,另一半区域则为了满足一些需要聊天或者需要聚会的场所。
其实咖啡吧的理念一直存在,只是最后实践出来的效果又与设想有所不同。有些咖啡吧的随着时间的逐渐发展,要么变成了咖啡厅,要么变成了清吧,有的甚至还会变成劲歌狂舞的酒吧。
咖啡吧的失败,其中最主要原因是不能同时满足各种类型人的需求,使得老板最终受利益驱使,只能选择满足最大消费群体的转变。因此,咖啡吧最原始的概念就这样子丧失了。
许静瑜仍然是一副似懂非懂的样子,偶尔点点头,好像在同意什么,偶尔又目光呆滞,似乎在思考什么。
等郑昊长篇大论之后,她终于忍不住问:“阿昊,既然咖啡吧这么难经营,你为什么一直希望有属于自己的咖啡吧呢?”
郑昊微微一笑,没有直接回答,而是问:“你知道星巴克为什么能这么成功?”
许静瑜摇头。
“星巴克最早只是西雅图小小的咖啡店,那时它只拥有两个店面。而这时星巴克的一个理念就是成为销售咖啡豆的本地咖啡店。后来它越做越好,立志要把本地咖啡店打造成为全球领先的零售公司。所以基于这一目标,星巴克甚至把咖啡店的性质也进行了重新的解释,终于使得星巴克成为了咖啡店里的可口可乐。”
许静瑜点头,似乎有点儿了解。
“其次,星巴克实际上是从事着一个品牌和房地产的业务。用中国式的解释,星巴克卖的不是咖啡,而是品牌和场所。(中国式:咱喝的不是咖啡,是寂寞……)”
许静瑜终于明白了。
星巴克在短短几十年间,从只有两个店面的咖啡店发展到现在价值一百四十亿美金的大公司,其实质和和可口可乐公司一样,做的都是品牌效应的生意。
就如可口可乐公司其中一个总裁所说,假如有一天,全球范围内的生产可口可乐的厂家全部倒闭,致使那天地球上将不再有可口可乐出售,甚至可口可乐总部也消失了,但是只要一到第二天,可口可乐一样能够重新建立起来。
因为可口可乐卖的不是碳酸饮料,而是它的商标。单是‘可口可乐’这四个字,就已经足足价值几百万亿的美元。(呃……抱歉抱歉,忘记是可口可乐的商标价值多少个万亿了,但绝对是一个惊人数字,见谅见谅)
郑昊自小出生在富裕的家庭里,而郑氏更是从他爷爷的爸爸那一辈开始资金积累,经过了几代人的努力才创立了今天的郑氏。
郑氏的祖辈最开始只是农民,然后到了民国时期,郑昊的曾祖父做起了拉包车的车夫,后来不断地努力,终于有了第一辆属于自己的车。(骆驼祥子的同类发展史……曲折的过程足以再写一本小说,故不详细解说)
后又经过郑昊曾祖父和爷爷的努力,郑家人开始进入运输行业。又父子两代人在运输行业中打滚多年,直到郑昊的爸爸开始懂事,接触了商业,又把郑氏从运输行业过度到代理中介。
再经过多年的发展和改革开放国家政策的支持,郑氏从代理商的业务之中积累了足够经验,决定自立门户,开创自己的品牌,才有了现在的郑氏集团。
郑昊是郑家的独子,从小开始接触商业,深切地明白中国现在终究只是个世界工厂,而不能取得产业链中的利润大头,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