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部分(第3/4 页)
中一荡。想起第一次来时花四姑故意捉弄自己。牵着自己入亭一事,不由看向花四姑。不想花四姑也正向卢鸿看来。四目一接,同时一笑,都是想起了从前之事。
四周见他二人这般亲热,一时彩声大起,就连郑昭道也跟着起哄。花四姑将卢鸿按在座上,自己却起身道:“唉,虽然卢郎才俊,可惜奴家已然是人老珠黄,不堪怜惜,也不怪没人念想了。只好先躲躲羞,却让姑娘们来相陪吧。”
王胜不由笑着说:“谁敢说四姑老来,本官就先不饶他。只是今日卢鸿乃是阳娇客,四姑可也别把人家的新姑爷给抢跑了。”
众人一听大笑。花四姑道:“郡守大人便放心吧,寻常脂粉,卢公子又怎么会看得上眼呢。不过今日在座诸位都是才俊名流,我这小小花坊,也得有点看家地玩艺不是?”说罢,便一一与在座诸人告别,下去安排。
王胜却对卢鸿笑道:“是真名士自风流。卢公子少年才子,不想就连四姑也早有相识。卢公子或是不知,这位花四姑可不是寻常人物,咱们这阳地面上,若说能得她看上眼的人物,还真是不多呢。”
众人也都纷纷应和,先都端起酒杯来,定要卢鸿饮此一杯。
卢鸿此时再怎么辩才无碍,也是脱不过去,只得干了此杯。这时闻得门口脚步声响,一众女子已经进阁中来。
卢鸿抬头看时,当中一人遍体着红,眉目宛然,正是当年那唱曲的小红。
小红此时已经是翠绣坊的第一红牌。当年得卢鸿诗曲之作,又有“小红低唱我吹萧”这样的句子,居然便未再改名,至今仍以小红为名。
小红见了卢鸿,虽然未敢上前相认,眼睛却在卢鸿脸上停留最久,眼波留转,面带红晕。周边众人又待起哄,小红却已然开口道:“今日诸位高客莅临,翠绣坊上下俱有荣光。众客俱是雅士,不敢以乡俗俚调有污清听,便献一支《西洲曲》,以佐清谈。”
卢鸿听了,不由点点头。那《西洲曲》乃是乐府中一支名曲,相传为绿珠所做。在卢鸿前世记忆中,后人一般认为此为伪托,其作者估计为南北朝时无名文人,据民间乐府诗修改而得。但在唐代,绿珠之说广为士林接受,尚无人提出怀疑。
绿珠乃是西晋时富商石崇的歌女,生于越地,善吹笛,又善舞,素有美名。石崇富可敌国,以真珠十相易,遂得美人归。据说绿珠能制新曲,如《明君》等即出自其手。只可惜才人不寿,美人命,绿珠虽然名列四美之一,其遭遇却是四美中最为惨烈的一个。当时的权贵孙秀暗慕绿珠,石崇失势后,他便派人向石崇索取绿珠。遭拒后,便怒进谗言,劝当时执掌大权的赵王伦诛。石崇对绿珠叹息道:“我因汝而获罪。”绿珠便“愿效死于君前。”于是坠楼而死。
此曲小红演来,毫无烟火之气,清淡空灵,随着妙地歌声,阁上众人也不由停下酒杯,心中一份感慨之情,慢慢随着歌声飘荡。
栏干十二曲,垂手明如玉;
卷帘天自高,海水摇空绿。
海水空悠悠,君愁我亦愁;
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
歌声飘散。众人良久才回过神来,伴着不断地赞许之声,又各各举酒互敬。
王胜饮过几杯,脸上红晕蒸腾,微笑说道:“小红姑娘这歌技,本官也闻名已久,只可惜一向无此耳福。今日听来,果然名不虚传!闻说小红姑娘至今仍是小姑独处,今日演此曲。莫非便是相待卢公子不成?”说着,席间众人也一齐笑了起来。
卢鸿连道:“小红姑娘适才所演《西洲曲》,果然大家风范,不入世俗之流。诸位可莫要信口开河。不然得罪了佳人,一怒而去,卢鸿可担待不起呵。”
王胜一边的一位青年儒生道:“小红姑娘不只歌艺超群,相貌气质。更是难得。栏干十二曲,垂手明如玉。便古之西施、貂、昭君、绿珠四大美女,也不过如此吧?”众人一同点头,小红连忙上前道谢。更取酒相敬。
待敬至卢鸿时,小红轻轻笑着道:“今日小红所演《西洲曲》,乃是乐府旧调。今日卢公子驾临。愿更求新声。还望公子成全。”
众人一并道是应该。卢鸿点头一笑。略一思索,便在小红奉上地彩笺上题下几句。微笑道:“可还使得?”
众人看时,乃是一首七言四句:
繁华事散逐香尘,流水无情草自春。
回暮东风怨啼鸟,落花犹似坠楼人。
众人点头称善,小红再奉酒相敬,又试演新声。缓缓唱来,果然与旧调不同,多有新意。众人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