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8部分(第3/4 页)
:“回禀主公,荀攸认为汉中是必须要救的,要么抽调洛阳的兵卒去救汉中,要么抽调雍凉二州的兵卒去救援汉中,至于人选,还是主公自断为上!”
汉中主将的人选可是一件大事,荀攸可不敢轻易拿主意,这是犯忌讳的事。三国初期,荀氏家族和曹操关系还非常密切,无话不谈的话,但自从曹操清洗了保皇党,逼迫献帝退位以后,荀彧就对曹操颇有怨言了。
曹操改国号为“魏”,李重改国号为“赵”已经很长时间了,作为保皇党的中坚人物,荀彧心里很不是滋味。
对于李重篡位,荀彧带没什么好说的,通情达理的想一想,人家李重也没吃过大汉俸禄,一出门就跟黄巾贼混到一起,不篡位才不正常呢?
可曹操出生于官宦人家,祖上还是汉初名将夏侯婴,篡位就太不应该了。
…………
“嗯!”曹操点了点头,问道:“公达认为需要多少援兵呢?”
荀攸毫不犹豫的答道:“如果主公想要给汉中留有一些反击的力量,那么至少要一万到一万五千援军……如果只是固守汉中,我想有一万精兵,应该就足够了。”
对于这个答案,曹操并不是很mǎnyi,计算兵力还不需要荀攸动手,关键是如何调动兵卒,所以曹操皱眉道:“公达认为从那里调兵为上呢?”
荀攸慢慢答道:“属下认为,从雍凉二州,洛阳各抽调一半兵卒为上。”
曹操眉毛一挑,转而向贾诩问道:“文和,你有什么意见?”
对于荀攸的答案,曹操已经很失望了,诚然,荀攸没说从益州调兵这个蠢主义(距离太远),但从二地调兵支援汉中,无疑是一个中规中矩的举动。中规中矩没有错,错就错在处于劣势的情况下还中规中矩,现在需要的是出奇制胜。
贾诩垂下头,慢慢答道:“如今李子悔出兵百万,兵分三路攻打我国,我军只能苦苦支撑,并无还手之力。”
简单的说了一下当前形势,贾诩抬头看了众人一眼,这才接着低头说道:“主公如果想要维持这种局面,只需要在洛阳派出援军即可,洛阳调出一万兵卒,还算不上伤筋动骨。但主公如果还想反攻的话,那么只能在雍凉二州抽调兵卒了!”
曹操慢慢的点了点头,接着问道:“文和认为哪个选择更合适一些呢?”
贾诩犹豫半晌,这才低声答道:“下策守,中策攻!”
“咦……”曹操眼睛一亮,奇道:“既然有了下策和中策,那上策是什么?”
贾诩抬头苦笑一声,说道:“我们没有上策,现在李重用的……以众凌寡、大势欺人才是上策!”
曹操闻言先是一愣,紧接着就仰天大笑道:“哈哈哈……公达所言极是,以众凌寡、大势欺人才是上策啊!”
曹仁许褚等人也忍不住赞叹出声,贾诩此言道尽兵法之妙,什么水计火计离间计,都没有兵多将广有用。
待到众人安静下来,曹操这才向前一俯身,紧盯着贾诩问道:“文和刚才说李子悔兵分三路攻打我军,那么文和可能猜到,马超马孟起到哪里去了?马超有吕布之勇,项羽之谋,李子悔浪费马超的军事才能,让马超驻守后方吧!”
曹操这话有点夸张,马超当然没有吕那样勇猛,也没有项羽的军事才能,但相比二人,马超绝不相差太多。论到勇猛,马超绝对是前三名之内,说到用兵,马超能杀得曹操割须弃袍,也绝对不是运气。
在历史上,马超表现的不出彩,是出于种种原因,被刘备刻意压制而已。就算说刘备嫉妒,忌惮马超也不为过。
贾诩轻轻一笑,说道:“李子悔雄才大略,其实刘备能相提并论的,而且李子悔也不怕被马超的光彩压过,如果贾诩没有猜错的话,马超定然是深入草原,横跨千里,偷袭雍凉二州去了。”
“好……”曹操抚掌笑道:“文和深知我心!”
帐中一片喧哗之声,不得不说,这世界聪明人还是少数,除了贾诩、荀攸,就连曹仁等人都听得冷汗淋漓,一直以来,他们都没注意马超消失在战场这个问题,更没想到马超会千里横行,穿越大草原去偷袭雍凉二州。如果换做是他们主持这场战役,漏算掉了马超这股部队,估计早晚被李重玩残了。
其实曹仁等人也有点妄自菲薄了,所谓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他们没处在曹操那个位置,真考虑不了那么多。
换句话说,就是天塌下来有高个的顶着,他们没必要操那份心!
不过他们随即就安下心来,既然曹操早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