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4部分(第3/4 页)
00万居民正在陆续前往山区,或者内陆城镇。更重要的是,就在炮击开始前的一天,共和国天军轰炸了圣海伦斯火山,制造了巨大的恐慌,让那些不肯疏散的、或者还在犹豫的洛杉矶人加快了步伐。
受此影响,到2月5日下午,也就是炮击开始的时候,留在洛衫矾市区与遭到炮击的周边城镇的美国人不到200万。
当然,这仍然是一个非常巨大的数字。
可惜的是,海军不是天军,大口径电磁炮的主要弹药中,没有那种专门用来对付人员的传感器炮弹。
虽然将500克重的传感器炸弹装到炮弹里不是什么难事,一发900千克级电磁炮炮弹至少能够装1000枚这种传感器炸弹,但是电磁炮炮弹发射时的加速度高达数十万G,而炸弹投掷时的加速度不过几十个G而已。当然,以共和国的技术实力,将传感器炸弹做得更加牢固一点,使其可以承受炮弹发射时的加速度不是什么难事,问题是,这么一来,传感器炸弹的制造成本将直线上升,高到让海军无法承受,无法在战争中大规模使用的程度。因为电磁炮本身就是廉价的弹药投送工具,所以海军不会考虑采购过于昂贵的弹药。说得更加简单一些,与其使用那些精密的传感器炸弹,还不如使用更多的炮弹,让毁灭来得更加直接一点。
对留下来的200万美国人来说,这无疑是幸运的。
炮弹要毁灭的是人造建筑物,而不是人!
虽然在这场炮击中丧生的美国人不会少到哪里去(因为疏散工作早已展开,而洛杉矶地区又是美国本土人口最集中的地区之一,人口总量仅次于纽约地区、切萨皮克湾地区与五大湖地区,所以没有办法准确统计出到底有多少人死于炮击,只能大致估计,在这场炮击中丧生的美国人不会低于20万),但是200万留下来的美国人中,绝大部分都依靠地下室、地铁等等人防工事活了下来。
毋庸置疑,炮击之后,洛杉矶就此不存在了。
数日之后,圣迭戈遭到了同等强度的炮击。到2月底,也就是美国当局向共和国第二次提出停战谈判请求的时候,包括旧金山、奥克兰、圣何塞、弗雷斯诺等等人口超过200万的大城市与数十座人口在20万到200万之间的大中城市均遭到炮击,而且被炮击彻底摧毁,仅是死于炮击的美国人就超过了100万。
说得更贴切一点,在一个月不到的时间内,共和国海军将美国人口最多、经济总量最大的州变成了废墟!
这种毁灭性的打击力量,超过了美国的承受能办,也超过了美国当局的抵抗能力!
除了停战谈判,美国当局别无选择!
卷十四 硝烟漫天 第126章 进攻号
对进攻者来说,战略打击无疑是减少伤亡的最佳手段。
早在20世纪的最后一年,以美国为首的北约集团就在巴尔干地区打了一场以战略打击为主的零伤亡战争,用数十天的高强度轰炸打垮了南斯拉夫。可以说,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场完全依靠战略打击打垮对手的战争。
从某种意义上讲,追求零伤亡是每一位战略家的目的。
问题是,当这种追求发展到某种程度的时候,就不再是追求那么简单,而会发展成为某种极端的东西。就像吸了鸦片一样,当指挥官把减少伤亡当成任务指标,就会对一切能够减少伤亡的手段着迷。
战略打击就是如此。
受此影响,共和国海军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将加利福尼亚州变成了地球上规模最大的“无人区”绝对不是偶然事件。
要知道,加利福尼亚是美国人口最多与经济最发达的州,如果以经济总量计算,这个拥有1亿多人口的州是全球第六大经济体,仅次于共和国、欧盟、美国、印度与巴西,超过了人口更多的俄罗斯、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尼日利亚等国,甚至相当于2个阿拉伯国家的总和。在这个占据了美国本土西部地区三分之二海岸线的州,不但拥有世界闻名的好莱坞,还有现代电子产业发源地的硅谷。可以说,正是加利福尼亚州,才让美国东西部地区的发展趋于平衡,让原本荒芜的西部地区成为美国经济的新动力。
惨烈的战略打击,让这块希望之地变成了绝望之地。
根据战后公布的一些数据,美国当局在战争期间做的不完全统计,在2063年2月底之前离开加利福尼亚,翻越洛基山进入中西部地区的战争难民超过7000万,其中3000多万由美国政府收容、安置在难民营里,另外3000多万则涌入了各大小城镇,成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