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章 七郎劝皇帝(第1/2 页)
接下来,皇帝和朝臣们议论设置安西都护府事宜。 朝中大臣认为高昌距离中原遥远,既然麴智盛已经老实,仍然让他做国王就是。 ……这想法,倒是和当初圆融和尚劝降麴智盛时说的一样。 但是皇帝坚持设置安西都护府,把高昌国变成西州! 如此,新出炉的西州就是我朝的州府之一,是我朝疆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事情定了下来,朝廷派人护送麴智盛回西州,仍然由他接管安西都护府,朝廷直接派官员任都护府长史,监视麴智盛。 ……经历了这一回亡国,恐怕麴智盛也不敢再反复横跳。 事实上,得知仍可回西州,麴智盛就大大的松了一口气,来拜谢慈惠禅师。 “多亏圆融法师劝我,才让我保存身家性命,此大恩大德,我铭记于心。回去之后,必将日夜向佛祖祈祷,以求诸位大师早证菩提。”曲智盛真诚地道谢。 慈惠禅师微笑:“施主种善因,得善果。这都是佛祖保佑,非贫僧师徒之恩。” 七郎朝圆通眨了眨眼睛……万一麴智盛回到西州,发现大佛寺的玉石佛脚印和大量佛经都不见了怎么办? 圆通也眨了眨眼睛……那肯定是无知军士毁坏了,关我们和尚什么事? 有此大捷,皇帝命宫中设宴邀百官与有功将士同乐。 过了几日,却低调的宣召了慈惠禅师。 七郎听到皇帝召见,很想去~~他已经见过太子和晋王啦,还没见过这鼎鼎大名的千古明君呢! 慈惠禅师看小徒弟把心思都写在了脸上,笑道:“圆融要处理从西州带回的东西,圆通要整理佛经,就你随我进宫吧!” 七郎顿时欢呼:“师父太好了!” 禅师微笑:“你以我的俗家弟子名义,随我进宫,仍是穿僧袍吧!” 七郎实在想进宫,只能勉强地穿上了僧袍。 唉,他真的不想第一次见皇帝是穿僧袍。 这历史性的一刻,说不定会载入史册的,应该穿状元袍什么的…… 这是七郎第一次进皇宫,仿佛一个小人来到天宫前,有种莫名的压迫感。 大唐长安城的宫殿,比他梦中所见的紫禁城,更加大气磅礴。 在宦官的引领下,他们到了一个殿中。 七郎知道前方坐着的就是皇帝,他跟着禅师恭敬地行礼,然后偷偷抬眼向前望……壮冠虬髯、天姿神武。 嗯,就是宽额头,胡子卷曲,身材高大。 传闻李密第一次见到陛下,就被陛下的相貌震慑,直呼“真英主也。” 七郎心道,陛下确实英武不凡,但虎躯一震,群雄拜服……还是夸张了一点。 蜀王常自夸像皇帝,也不是完全吹牛,论外貌还是有些像的。但是论气度,蜀王和皇帝的距离,就是论书法,他跟王羲之的距离。 心中胡思乱想着,七郎立在禅师身后。 皇帝赐慈惠禅师入座,看着禅师依旧不悲不喜的神色,心情很复杂。 虽然禅师离京之时,就隐晦地表达对长孙皇后的病情无能为力。 可皇帝还是忍不住想,假如禅师在京,结果是不是不一样。 皇后下葬后,皇帝对她的思念难以抑制。在宫中建了层观,日日眺望皇后的陵墓,还让大臣陪同悼念。 可有一次魏征陪同的时候,却说:“臣以为陛下望的是献陵(先帝陵),原来是昭陵(皇后陵)啊!”。 这是讽刺皇帝只记得媳妇忘了爹。 皇帝悲痛之余,哭着让人拆除了层观。 沉默了一瞬,皇帝叹道:“皇后逝去,朕心中悲痛。朕岂不知道生死之事是天命?只是失去贤妻,还是克制不住悲伤。” 慈惠禅师双手合十:“阿弥陀佛,娘娘已登极乐,陛下何必悲伤。” “大师,朕年轻时不畏惧神佛,现在却觉得困惑。长生是否可期?西方极乐世界,是真的存在吗?”皇帝凝眉问道。 禅师念了一声佛,说道:“陛下,这个问题就让我的徒儿来说吧!” 皇帝的问题,由他来回答,若不能宽慰到皇帝,会令皇帝不满;但若是说得太肯定,又有蛊惑皇帝之嫌。 由年幼的七郎来回答,无论说得好不好,也无伤大雅了。 禅师也听说了七郎劝说董衍的事,觉得徒儿能答这个问题。 七郎怔了怔,他只是跟着出来见世面的,回去好跟人炫耀“我见过皇帝了!你知道皇帝的胡子多长吗?我知道!” 没想到,禅师那么看得起他,直接把他推了出来。 皇帝看向七郎,想到宦官汇报的跟着禅师进宫的人员情况,微笑:“这就是禅师的俗家弟子圆润?” 禅师道:“他叫赵全,陛下曾恩准他入国子监。” 皇帝这才想起还有这么一回事,微微挑了挑眉,对七郎说:“你献上的雕版印刷术不错,连国子监祭酒孔颖达都盛赞。禅师让你说,就由你来说吧。” 皇帝有些失望,禅师直接不回答他的问题,难道说长生和西天极乐世界,都是没有的吗? 这个小孩子,又能说出什么有见识的话? 七郎站了出来,恭敬地再次行礼……面对精神不正常的蜀王他都不怕,面对精神正常很多的皇帝,他却更加谨慎小心。 七郎悠然说道:“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