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部分(第3/4 页)
时,美军通过雷马根大桥,到达莱茵河东岸。美军穿越莱茵河的消息迅速传开。艾森豪威尔命令美军立即趁机扩大战果,虽然这样做需要改变整个作战计划。实际上,艾森豪威尔并没有因为占领雷马根大桥而改变蒙哥马利部队的主攻地位,因为雷马根大桥附近的地形决定了在此实现突破的机会非常有限。巴顿的第3集团军完成了“伐木工”行动中的任务,一直打到科布伦茨,肃清了通往莱茵河通道上的德军。但是,巴顿对此并不满足。第1集团军在雷马根大桥的胜利令他妒火中烧,命令部队必须在3月22日乘坐小船渡河。第11步兵团成功完成了渡河任务。随后,巴顿发布了一条听起来异常刺耳的新闻,宣布他的部队已经成功渡河。为了贬低蒙哥马利,他还在报道中大肆宣称,美军的成功渡河是在没有空中轰炸、烟雾掩护、炮火以及空中支援的情况下完成的。但是,他却丝毫没有提到自己之所以能够如此顺利,主要是因为德军在尼尔施泰因渡口的防御力量非常薄弱。
英军强渡莱茵河
蒙哥马利对巴顿的报道不予理睬,而是继续对他的渡河计划———“掠夺”行动进行最后的修改和完善。渡河行动的时间安排在3月23日晚至24日黎明。在渡河开始前,英军将首先向对面德军发动一次大规模的炮击,随后再发动空中袭击。蒙哥马利的谨慎是不无道理的,因为德军对于第21集团军群的进攻已经做好了充分准备。这就决定了他只能发起一场常规进攻,而不能像巴顿那样使用小船运送步兵渡河。
3月23日晚上6时许,英军首先发射了烟幕弹,在莱茵河上制造了一道厚厚的烟幕。随后,5000门火炮向莱茵河对岸开炮齐射。与此同时,突击部队迅速登上各种登陆艇和两栖攻击舰船,包括在诺曼底登陆行动后声名鹊起的“谢尔曼”两栖双驱动坦克,向对岸冲去。
蒙哥马利经过精心策划和准备所获得的火力和人力优势产生了立竿见影的效果。英军很快就在对岸获得了一个立足点,准备等事先安排好的轰炸机对韦瑟尔实施轰炸后,立即突入这座城镇。晚上10时30分,200多架轰炸机发动了空袭,将韦瑟尔炸得面目全非。随后,第1突击旅进入韦瑟尔,经过激烈的战斗,控制了这座城镇。到了3月24日黎明时分,英军已经在莱茵河对岸建立了5个桥头堡,标志着渡河已经取得了成功。
第10章 第三帝国灭亡(3)
随后,美军第17空降师和英军第6空降师又发动了代号“大###动队”的大规模空降突击行动,从而使攻势得以继续。空降部队的突击行动将巩固已经取得的战果,使桥头堡能够继续向纵深地带迅速延伸。为了获得空中火力的掩护,空降行动在白天展开。与在阿纳姆实施的空降行动不同的是,在此次空降作战中,所有部队将通过一次空降完成着陆。他们将在目标正上方或在己方火炮射程内实施空降(这一点又与“市场花园”行动有所不同)。3月24日上午10时,空降行动开始。空降行动并不是很理想,很多伞兵未能在目标区着陆,滑翔机也未能在预定的时间起飞,这就给德军的抵抗行动带来了可乘之机。盟军伞降部队和飞机蒙受了巨大伤亡,总共有100多架飞机和滑翔机被击落。尽管遭受了如此惨重的损失,伞兵部队最终还是完成了他们的任务。“大###动队”行动取得了巨大的胜利,伞降部队占领了哈明克恩村和伊瑟尔河上的3座桥梁。在3月24日结束以前,第21集团军群在莱茵河对面的阵地已经固若金汤。随后,英军开始制定下一阶段的突入计划。
西线战事的最后阶段
就在此时,由于以下两点原因,艾森豪威尔改变了他的战略。一方面,布莱德雷和巴顿对于原先的计划不断地表示不满;另一方面,战略态势发生了变化,柏林已经不再是英美盟军的进攻目标。于是,当蒙哥马利开始计划穿过北德意志平原进军柏林时,艾森豪威尔决定将作战重心转向第12集团军群。随着作战重心的转移,第12集团军群将进军易北河和穆尔德河,力争在与苏军会合前将德军一分为二;第21集团军群将前往波罗的海沿岸,争取在苏军到达以前先期抵达,随后解放荷兰并占领德国北部港口;在第12集团军群的南部,美国第6集团军将开进奥地利,消灭那里的残余德军。
根据新的计划,3月28日,英军第2集团军从桥头堡出发,越过了威悉河,尽管他们在汉诺威遇到了德军的誓死抵抗,但还是在3个星期内向前推进了20英里。截至4月18日,第21集团军群的进攻已经取得了巨大的进展:第1军已经到达须得海;第12军逼近汉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