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部分(第2/4 页)
自己则亲率已左翎卫军、胜捷军、破敌军军主力共六万余人,向平壤进发了……
……
大业十年八月,宇明率领大军攻陷了平壤外围的一系列城池,绝大部分的高丽城池,在看到他命人用长枪挑起的高建武、乙支德、盖苏等人的人头后。无不吓得胆战心惊,望风而降。
当然,也有那种顽固份,誓死不降。对于这样的高丽死忠,宇明在破城之后,是毫不客气地下令屠城,并接受了阿保窟的提议,仿造契丹人的习俗,将城中高丽士兵的头颅叠成一个角形的头骨架,号称“京观”。
他这一作法,引起了杜如晦和魏征的强烈不满,认为这样做有失王道,显得过残酷。
但斛斯政却认为元帅的作法虽然残忍,但却是佳的征服辽东的办法。塞外各族皆是欺软怕硬的心态。以前中原王朝对他们可谓恩深义重,赏赐了草原各族大量财物,还把宗室公主嫁给其领。可这些游牧民族照样打劫中原王朝的北方边境各城,从来没有一丝感恩之心。反而是打得他们大败的卫青、霍去病、李广、班超、李靖等汉族将领,让他们心悦诚服。
所以,他认为,适当的展现实力,推行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政策,让高丽人和辽东各族意识到:只有归顺降服宇明,才是他们的生存之道,唯一出。方能使辽东行营以最快的速掌控辽东之地。
而后来的事态发展也证实了斛斯政的推断。在“京观”堆起来之后,所有的高丽城池全部投降,再无一城未降,就连有两个城池的城主,打算拼死抵抗的。也被其部下一刀砍下了人头,然后向隋军献城投降。到了九月初时,整个辽东地区全部投降,只有高丽国的都平壤还未降。
不过,宇明也并不急燥,现在还有抵抗之心的高丽人,几乎全部都龟缩进了平壤城,他正好可以将该城包围起来,来个一网打尽,永绝后患。
……
此刻,平壤城内已经陷入了一片混乱之中。
原本繁华的大街小巷上尽是四散奔逃的人群,街上到处是四散的垃圾和掉落的物什,一片狼藉。沿街的商铺大多已经关门,不少居民都在收拾行李准备南逃到高丽的盟国济避难。在四个城门前的街道上已经排起了长龙,城卫军正在维持着城内的秩序。喧闹声,叫嚷声,哭喊声响成一片。
现在,连城中的姓都知道这大隋天军快打到平壤了,高丽的大名将高建武、乙支德和盖苏都已经阵亡,隋军势不可挡。
平壤城中如今缺兵少将,总共只有不到千禁卫军驻守。且这些禁卫军从来没有上过战场打过仗,根本不可能和六万隋军抗衡。
对于这样的危急情形,高元心急如焚地召集了所有的大臣,在平壤城的皇宫内,召开了最战战兢兢的一场廷议。
。。。
 ;。。。 ; ;
第210章 高丽的垂死挣扎
、、、、、、、、、、
廷议上,高丽群臣皆是束手无策,户部大臣第一个发言,他提出的建议,便是南逃济,暂避一时。
不过这意见马上就遭到了丞相的反对,认为一来济不见得敢收留自己等人,生怕隋军愤怒,引火烧身。二来就算他们肯收留,当隋军再攻过来时,难道还能指望济保护自己不成?恐怕也多半会把高丽君臣交出去,以息隋军之怒,企望以此让隋军退兵。那结果还不一个样?
这一分析让所有在场的高丽君臣面色惨白,如此说来,自己等人岂不是死一条了?
当然,也有人提议,既然现在已经山穷水尽了,打也打不过,逃又没处逃。不如性投降算了。但高元的几个皇却是力反对。因为他们非常清楚,或许其他高丽的将领和大臣投降过去还能得到重用。但高丽王室之人,宇明防备都来不及,怎么还可能重用他们呢?
以这小契丹人叠“人头京观”的手法,足见其是一个心狠手辣之辈。搞不好自己等人前脚投降,后脚他就会随便栽些罪名在自己等人身上,斩草除根,一刀杀了。
就在众人愁眉苦脸,拿不出一个方案之际,高建武的哥哥高建却是灵机一动,想出了一个解决之法。
他出列道:“陛下也不必过于惊慌,我们也并非完全没有筹码和隋人谈判。情况还未到山穷水尽之时。”
“谈判?人家肯和我们谈吗?他们六万大军只需一次攻城就能打破平壤了!你我立刻就会成为阶下囚!任人宰割。”高元哭丧着脸说道。
高建这时却阴险一笑道:“陛下难道忘了?我们在前两次和隋军作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