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部分(第3/4 页)
然说滩涂保护很重要,但是滩涂以外还有很多盐碱地,完全可以开发成农田,叶枫记得清末的状元实业家张謇就是在南通那边种植棉花的。
而眼下对稳定和提高粮食生产水平来说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化肥的使用,虽然叶枫也知道化肥使用的弊端,但是化肥对于农业增收以及田土的连续耕作非常重要,至于更加合理的有机肥只能抓紧时间研究发展,眼下还只能兴建化肥厂,推广化肥的使用。
不过说到粮食这个问题,叶枫就不能不想起一个重要的国策,那就是人口,据估算,眼下全国人口数就已经超过四亿,显然在这个时代这样的数字是非常可怕的,叶枫虽然不会实行计划生育,但是也要稳定人口的增长趋势,不然一旦战乱结束,经济水平快速提高,人口必然会爆炸似的增长。
第六集 中国攻略
第328章 … 女性
包令不会料到叶枫会想起这么远的事情,两人的会商一直非常顺利,叶枫对放宽国外投资做出了承诺,包令也暗示不会支持华夏的反对势力,当然英国人私底下还会不会和李鸿章接触,叶枫也不打算深究。
除了投资这一块,包令还希望华夏能够增加纺织品的进口,印度纺织业的发展继续倾销的市场,虽然华夏对口岸的开放非常自由,但这些纺织品要销售到内地去并不容易,英国人认为以华夏的人口可以消费的纺织品总量应该更大,他们希望这一块可以弥补美国南北战争带来的损失。
“华夏奉行的是市场经济政策,也就是说由市场调节供需,我们在口岸从不限制英国商品的进入,而且可以在内陆自由贩卖,但是印度的纺织品运到中国来,并没有多大的成本优势,所以市场表现有限,我想这应该是商家的事情,我们只是给双方创造最好的条件就是了,公使阁下以为呢?”叶枫抛出了“市场”的观点,西方人现在还不能认识到国内的一些商业规则,所以在丧失技术领先优势,不能靠成本打压的时候,英国人会发现和中国人做生意会很难,好在他们现在还有着先发优势,国内进口需求依然很大。
包令苦笑着摇了摇头:“对于贵国的一些情况我们很难理解,不过大英帝国的纺织品是这个世界上最好的,我想贵国的人民应该多使用才对。”
“这个我们说了都不算,要那些百姓肯花钱买才行。其实公使阁下也应该知道,中国地百姓多是务农为生,男耕女织,自然有很多人不需要购买,我想等这些人都放弃了家庭纺织,贵国的纺织品销售量才能有很大的提高。”叶枫道。
包令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总督大人这说法倒是新鲜,不过确实有些道理,不知大人对此可以对策?”
“对策也有。就是让这些人脱离农业,你也看到我一直都是这么做的。开矿山、造路、办工厂,就是要打破他们这种自给自足的经济状态,而发展商品经济,效果还是很明显的。不过其中有一个问题,就是女性还是很少出来工作,留在家中无事,自然还是要做些家庭手工业,我考虑也要让女人都进工厂干活才是,”叶枫笑了笑。和包令说起打破传统经济模式地办法。在后者听来,倒是耳目一新。
包令本来是想提出关税减免,但是却被叶枫给转换了话题,谈起了经济学,让包令听得兴趣盎然。
关于政治经济学方面的研究欧洲也已经很成熟,似乎马克思已经在撰写他的资本论,不过包令本来不过是个商人。自然研究不多。叶枫随便从农业经济地自给自足,地主的保守等方面说了些看法。就让包令似乎看到另外一个世界,而对叶枫提出来地新政更充满希望,这些新政只要能成功,华夏的消费能力必然会大大增加。
“所以对经济而言,情况都是一样的,我需要在华夏修建联通的铁路网,发展航运,修缮道路桥梁,这样商品才能更加方便的流通;我还需要建造更多的电厂,提供大量的电能,这样大家对灯具、电器的需要才能得到满足,另外就会需要更多的煤;还有其它很多事情,我非常欢迎英国地商人能够前来投资,”叶枫微微笑道。
包令听了叶枫地话很心动,因为按照这个计划,华夏存在着大把大把的投资机会,无论是铁路、航运还是电站,都是有利可图的,他笑呵呵地说道:“我一定会将这个好消息告诉大家,他们一定会很感兴趣的。”
“那就好,我相信他们不仅可以从项目中获取大量的投资收益,而且还将带动消费品市场的繁荣,带来大量的商业机会,”叶枫继续鼓吹他地杠杆理论。
叶枫向包令承诺,一定会尽快开放外商投资,首先开放地可能就是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