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部分(第2/4 页)
太平天国,同时也让湘淮系的汉族官员坐大,慈禧开始玩弄她作为女人与生俱来的权术天分,搞平衡搞得中国越来越弱。
现在慈禧和奕䜣和历史上一样干掉了政敌,虽然不知道后面的情况。估计局势还会像历史上发展的那样,毕竟有着咸丰留下的两枚印章的慈禧和慈安,加上名义上的小皇帝,和贤名在外地恭亲王奕䜣,确实是个强大的组合。
不过电报上写的很简单,可能也是刚刚得到消息,还没法弄清楚到底发生了什么,看到电报的官员们震惊之余却还在猜测这件事背后的真相。
“奕䜣篡位?”这是沈葆桢等人看到电报后地第一想法。
“如果是篡位的话。不应该只是对付八大辅政啊!”王运皱了皱眉头。他曾经做过肃顺的幕僚,在满清贵族中,肃顺对汉人的态度相对比较开明,肃顺的境遇也让这位精通帝王之术的谋士感到棘手。
“不是奕䜣要篡位,”叶枫看了看自己的阁臣,可能他们一下子还没想到北京这场政变的真相。
“不是奕䜣,难道是后宫?”王运讶然看向叶枫。
“不错。虽然进一步地消息还没有。但北京发生地事情,应该是咸丰皇帝的两个老婆和被排挤的奕䜣。可能还有其他力量联合了起来,扑杀了被咸丰确立的辅政大臣。”
“据说咸丰死的时候给他的两个老婆留了两枚印章,说是圣旨要有这两枚印章才有效,同时又指定了八大辅政大臣,看上去有这么多人辅助那个几岁的孩子做皇帝,应该也算保险了。却没想过他两个老婆是不是有治国地能力,若只是因为是他地老婆就让她们来管理国家,岂不是也太简单了些?”
“他更没有想到的是,人对权力地欲望总是无限的,他的两个老婆手上拿着印章,自然不想只做个摆设,那写辅政大臣又哪里容得下两个女人指手画脚?于是双方就产生了冲突,这两个女人在治国的政策上肯定争不过大臣,不过玩阴的却很擅长,后宫嘛,谁不会一点儿?于是就勾结小叔子把这几个外人给干掉了,呵呵,就是这么一回事儿,各位说,我们应该怎么办?”
叶枫的说得有鼻子有眼,王运马上就推断出这种情况的可能性非常大,而且基本能确定北京发生了后宫乱政的宫廷政变。
“这是我们的机会,”王运马上表态:“如果说之前北京的朝廷作为延续了两百年的清王朝的正统,那么这次宫廷政变就表明这个正统在崩坏,是时候取代这个腐朽的朝廷了,而放眼国内,能承担起这个重担的,非华夏莫属,非总督大人莫属。”
黄胜、容闳、颜永京、陈东等具有出洋背景的对所谓的王朝正统根本没有感觉,他们只知道华夏取代清廷,这是先进取代腐朽,是必然的,虽然的王运的说法不太赞同,但对他的态度还是支持的,那就是利用清廷内部混乱的机会,彻底决裂,正式亮出华夏的旗号。
王韬、冯桂芬、徐荣村这些人较早参加了叶枫的团体,也较深刻地和叶枫的理念融合在一起,他们同样缺乏对清廷的认同,而且等待这一天已经等了很久,也持支持态度。
只有沈葆桢、王有龄、谭钟麟等做过大清朝的官吏,不管如何心中对那个朝廷还是有些天然的认同和畏惧,不过就像叶枫说的那样,这完全可以说是清廷“自做孽,不可活”,就天下的读书人来说,很少会有人接受两个女人来治理天下的,这成何体统?虽然事实上垂帘听政、后宫干政几乎每个朝代都有。
而身为华夏官僚体系中处于金字塔顶部的他们,身上早就烙下了华夏系统的标记,可以说不管华夏做什么,他们都只有全力去支持,因为只要这个集团能取得成功,他们也就能功成名就,如果失败,也将会永不翻身。
比较特殊的是唐廷枢和胡雪岩这两个商人出身的官员,选择立场就好像赌博,也像是在做生意,他们在华夏身上下足了本钱,也就只能一条道走到底了。
不过话又说回来,能成为核心人员,在座的基本上是能认同华夏的理念的,只不过在具体的问题上才会有些差矣,面对与清廷彻底决裂这件大是大非,其实所有的人都已经知道,这是迟早的事情,而眼下确实是最好的机会。
一致通过彻底决裂的提案,整个总督府就需要为这件事做准备,情报局是通过秘密电台传回的消息,也就在座的人能知道,等北京的消息传出来还要一段时间,正好留给华夏方面做准备。
太平军那边不会有太大影响,最多是想趁乱打劫,有没有那个决心和实力还比较难说,清军那里估计会受些不利的影响,至少军心会有些乱,作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