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部分(第2/4 页)
友好,特别是洪仁在天京发布资政新篇,更加重视和洋人的关系。天京就有很多洋人传教士。
对于中国的内战,洋人地态度比较复杂,一方面内战对于统一市场和贸易肯定是不利的。但是另外一方面由于清朝原本就不存在统一市场,内战反倒是打破了原有的社会秩序,带来新地商机,比如在太平军占领天京以后生丝的出口就大为增加。
洋人既希望社会安定以拓展市场,更希望在战争中获得更大利益,这是从宏观上来说的,但是上海的洋人在中国多年经营,必定要依靠本地的商人士绅。而这部分人对太平天国是比较仇视的,加上太平天国又禁烟,也连带着使洋商不愿意太平军进入上海,所以当太平军进军上海的时候,他们组织了洋枪队和英法陆军进行抵制,而作为英国公使额尔金在抵达上海以后,私底下立即和李秀成进行了接触。
“原来侍王殿下也在,侍王大军已经到海宁了吧。可知道浙江那边的情况?我听说那边也宣告独立了?”洪仁还没有收到叶枫地通电,只是在路上听到李秀成散播出去的消息。
李秀成点了点头,连忙将叶枫的来信拿给洪仁:“听说干王见过这个叶枫,不知对此事有何看法?”
“我就知道会有这么一天,”洪仁笑了笑:“我早就说过。叶枫的政策和清妖格格不入,总有一天会发生分裂,只是没想到这一天会来得如此之快。”
“干王的意思是,这个叶枫真的要造清妖的反?但是他的宣言里却没有这样说。”李秀成道。
洪仁摇了摇头:“叶枫此人在台湾行西法我曾亲眼所见,此人对外国了解甚多。当年就曾约定我若取沿海。必以火枪援之,可见早有反心。不过是韬光养晦,走地缓称王、广积粮的路子,他和清妖肯定不是一路的。”
“干王对福建的军队怎么看?干王是说这个叶枫能够卖给我们火枪?”李秀成曾在洪仁的支持下训练过一支纯火器军队,加上这次在松江遭到洋枪队地袭击,对火器的威力非常清楚。
洪仁在台湾拜访叶枫的时候曾经见过华夏新军的演习,那是一支完全超出他认识的新式军队:“华夏新军很强,火力很猛,而且纪律严明。”
洪仁对军事方面地了解显然并不多,但仅仅是这样地评价也已经让李秀成认可华夏新军是一支劲旅,无论是绿营、湘军、洋枪队还是他的太平军,都算不上纪律严明,而这一条才是强军地根本所在。
“这位叶大人当年确实说过给予物资上的支持,到底能否算数,我看让人联系一下好了,”洪仁道。
李秀成点了点头:“洋人的火器确实厉害,松江那边七八千人差点被几百的洋枪队给偷袭成功,与洋枪队打仗,咱们的长矛朴刀太吃亏,咱也要组建几个真正的火器营,也不要浙江那边援助,咱可以买,洋人那边也可以试试,那个英国人看样子也想拉拢我们。”
“哦,浙江、洋人那边情况都如何了?”洪仁似乎刚刚想到这件事,连忙问道:“没有打起来吧,我看大家都是清妖的敌人,宜和不宜战的。”
李秀成笑了笑:“我也是这个意思,世贤,你先和干王说说浙江那里的情况。”
“浙江的福建军已经控制余杭、德清一带,看样子没有继续前进的打算,我们太平军在海宁、嘉兴,清扫清妖时曾经遇到过福建军,双方表现得都很克制,”李世贤说得很轻松,虽然他很垂涎浙江的富饶,但天京、苏州也不差,他更喜欢留在天京的侍王府里享受。如果浙江的福建军与太平军可以和平相处,那江浙一带就剩下湖州的几千绿营,再也掀不起多大的风浪,东南太平无事,就可以回师向西。
洪仁点了点头:“浙江那边我觉得不用担心了,连辅王也可以退出长兴,只要紧守即可,大军可以向西转进皖南,那边的形势又紧张了些。”
“不错,叶兴华既然也要造反,湖州的绿营定然不会放过,咱也不用在那边浪费兵力,让出湖州,看看能不能从那边交换点什么,”李秀成笑了笑:“皖南的形势有变化?湘军不是正和翼王对峙么,哪里来的兵力?”
“翼王当初兵进湖南,皖中、皖北的湘军不得不回援,翼王回转广西以后,有一部分湘军将到皖南来了,”洪仁道:“只要辅王部及时转进,这点湘军应该不是问题,关键是东线的战事能够早点结束,还可以在西线发起一次攻势。”
李秀成点了点头:“不错,那就立刻和杭州联系,另外洋人这边的事情比较麻烦,他们不让我们过去,要求保留原来的条约,还要通商、租界、驻军,那个英国的公使还说只要答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