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第2/4 页)
。
美国人的勇气(3)
太阳神阿波罗是天神宙斯和女神勒托所生之子。神后赫拉由于妒忌宙斯和勒托的相爱,残酷地迫害勒托,致使她四处流浪。后来总算有一个浮岛德罗斯收留了勒托,她在岛上忍受了九天九夜的阵痛,终于艰难地生下了日神和月神。于是赫拉派巨蟒皮托前去杀害勒托母子,幸好海神波赛东兴波作浪掩护了他们才没有成功。后来,勒托母子交了好运,赫拉不再与他们为敌,他们又回到众神行列之中。阿波罗为替母报仇,就用他那百发百中的神箭射死了给人类带来无限灾难的巨蟒,为民除了害。每天黎明,太阳神阿波罗都会登上太阳车,拉着缰绳,高举神鞭,巡视大地,给人类送来光明和温暖。所以,人们把太阳看作是光明和生命的象征。
“阿波罗”计划是一项宏伟庞大的任务,没有哪一个单位、部门或公司能够单独完成它。迄今为止,阿波罗登月是历时最长、规模最大、投资最多、最富传奇性的人类对太空的探险行动。早在1957年就开始设想阿波罗登月计划,经过若干年科学、技术和财政支持的多方面综合论证,1961年5月25日,美国正式宣布实施该项计划。历时10年多时间,于1972年12月底阿波罗登月计划结束。参加“阿波罗”登月计划的,除美国航空航天局宇航中心外,先后有 120所高等学校、20000家工厂、400多万人,耗去资金250亿美元。计划首先面临的困难便是缺乏送“阿波罗”宇宙飞船上天的有效运载工具,为了研制大型运载火箭,著名火箭专家冯布劳恩及其4人小组划归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政府同时为“土星5号”火箭的研制经费拨款亿美元。在以后的日子里,尽管失败、事故和来自某些方面的苛刻批评接连不断,但美国人民和他们的政府在支持“阿波罗”的计划中从来没有动摇过。他们下定决心,一定要“把苏联人摔倒在月球上”,以雪屡屡败北之耻。1963年肯尼迪总统遇刺,世界为之震惊。人们都在关心“阿波罗”计划还搞不搞。肯尼迪的继任者约翰逊则坚定不移地关心和支持“阿波罗”计划,甚至于当这一计划连在政治上的收益都被怀疑时也不动摇。自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美国还没有一项国家政策受到过这样持久的、坚定的支持。
起初,问题实在是太多了:苏联在人造卫星上的成功是否意味着苏联人在控制天空?美国人想不想追赶空间竞赛?火箭爆炸的险象不能排除,宇航员的生命有保障吗?
1962年,肯尼迪总统对上述问题做了戏剧性的回答:“我们选择上月球,并不是因为它容易,而是因为它艰难。在7年的时间里,成千上万的人——工程师和探险家——为解决这个挑战而工作着。有的人为此付出了可怕的代价。”
“阿波罗”计划很早便开始设想,当时认为登月的途径无外乎两种:第一种是用大型火箭直接把飞船发射至月球轨道的“直接登月法”;第二种是飞船分段送入地球轨道,再逐一对接后飞向月球的“地球轨道交会法”。第一种方案所需技术简单方便,容易控制,但需昂贵复杂的特大功率火箭。第二种方案虽不需大型火箭,但总发射费用并不低,而且交会次数过多,不易控制。后来兰利实验室的一个名叫约翰霍博特的工程师提出了一条全然不同的月球轨道会合方案,就是将飞船送入地球轨道,并推向月球的“月球轨道交会法”。霍博特设想用大型火箭把载有3名宇航员的飞船送入地球轨道,火箭脱离后,飞船依靠惯性飞入月球轨道。2名宇航员进入登月舱,然后脱离飞船指令舱。登月舱用制动火箭减速在月面降落。返回时启动登月舱的上升发动机,与飞船指令舱会合,宇航员返入指令舱后便抛弃登月舱,开动指令舱火箭,脱离月球轨道而进入地球轨道。再入大气层时,将指令舱后的服务舱抛弃,仅剩指令舱溅落在太平洋上。经过一场激烈的内部大争论之后,约翰霍博特的设想被采纳了。
在载人登月之前,NASA为了探明月面情况、选择载人飞船的着陆点,先后执行了三个无人探测计划,即在1961~1965年发射了9个“游骑兵”月球轨道器,用以了解未来的“阿波罗”号飞船在月面着陆的可能性;在1966~1968年发射5个“探测家”月球着陆器,了解月球土壤的理化特性;在1966~1967年发射3个月球轨道环行器,对40多个预选着陆地点进行详细观测,从而选出10个登月点。第一个计划被命名为“游骑兵”计划。
“游骑兵”计划是用火箭发射电视摄像机到月面上拍照。然而,万事开头难,1961年8月发射的“游骑兵1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