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部分(第2/4 页)
不到背弃自己的民族,做一个汉奸一般的人物--譬如吴三桂那般人物,虽然被封为王却依旧挡不住被人唾弃数百年的命运!
“好,好,好啊!”崇祯皇帝龙颜大悦,“自辽东事急以来,未尝有主动请樱镇抚辽东者也!”崇祯随即无限感慨道:“孙阁老(孙承宗)若是年轻一些,未尝不是经略辽东的能臣干吏啊,只是如今阁老年事已高,大事上屡屡犯错,实在是唉!”
梁涛心里叹了口气,孙承宗虽老,确是整个大明最佳、也最有能力力挽狂澜的人物啊,他就**裸的从你眼皮子底下飘走了,你唉!
“臣虽无孙阁老之谋,却有匹夫之勇,臣--愿为陛下、愿为大明靖守辽东。”
崇祯“哈哈”笑了两声,他很欣慰,如今满朝文武对辽东之事束手无策,也无一人愿去辽东,他对此也实在是毫无办法!他早已经对朝廷里的那群整日只会吵架却无办点实事的臣子们失去了信心,他宁愿自己看人自己挑人前往辽东,因为他如今只相信自己--就像往昔除去魏阉党之时,他小心谨慎除了自己再无相信皇宫里任一人一般!
崇祯笑着站了起来:“爱卿不必过谦,你能于辽东诸师皆败之际独胜,可见爱卿并非有勇无谋之辈。”他缓缓走下龙案,轻轻扶起梁涛,继续道:“如今辽东事急,不知爱卿可有应急之法?”
梁涛略微思索了下,道:“臣以为,建奴如今羽翼已成,若要灭之,不可急,只可缓缓图之。”崇祯点了点头,他虽然对后金恨得牙实在痒得不得了,恨不得举全国之兵灭之,可一次次失败的事实摆在他面前,也容不得他不好好反思大明在辽东的军事策略的得失。
梁涛瞥了一眼崇祯的脸色,见他听得全神贯注,不由暗自点头:你是个好皇帝啊,大明灭亡责任不全在你,谁叫你正赶上小冰河期,天灾实在太多了些啊!
梁涛道:“欲灭建奴,先修甲兵。建奴善战,可我泱泱大明岂能无善战之辈哉?我大明有城池之利,兵甲优于建奴,再练十万精锐,圣上再遣数员智谋之士,如此何愁辽东之事?
陛下,臣以为,如今陕甘一带多灾,我等可迁民于辽西,如今辽西之地多田地,置民于辽西既可避免其加入流寇为我大明之内患,又可使辽西多兵员,其为守卫家园,必与建奴死战,建奴人丁单薄,便是我大明以一命换一命亦可族灭之,建奴又有何虑耶?”
崇祯点了点头,面露欣喜之色:“爱卿真乃朕之臂膀也!朕若早用爱卿,则辽事何至于斯哉?”
梁涛急忙拜谢,连称不敢。
崇祯道:“梁爱卿,朕欲使你为朕、为国朝--督师辽东,”顿了顿,他道:“爱卿可愿为‘辽东经略’之职,替朕、为大明好好整顿辽事?”他没有直接任命梁涛为蓟辽督师一职,因为他对袁崇焕‘投敌’一事仍有顾忌,‘督师’毕竟权力太大。这便是作为君王的为难之处,既想用臣子,又怕臣子权力太大而威胁到自己的统治。
梁涛朗声道:“君有所命,臣唯死而已!”
崇祯很开心,他喜道:“爱卿对辽事可有要求,尽管说来听听。”
梁涛道:“臣手下智谋之士甚少,臣欲向陛下讨要几个知兵之人,不知陛下”梁涛说道此处摆出一副眼巴巴的样子望着崇祯,崇祯连忙道:“不知爱卿所要何人?”
梁涛道:“臣初至辽东,辽东之事尚不熟悉,臣闻茅元仪此人,久为孙阁老幕僚,熟知辽事,臣请其随行。”
崇祯点了点头,茅元仪这人他知道,此人也是个智谋之士,原本跟着孙承宗立过诸多功劳,是个人才,理应一起派去,何况--两人来自不同派系,不太可能同流合污,这--自是应该。
梁涛继续道:“臣闻前吏部主事孙传庭素有谋略,臣请其随行。”
崇祯点点头,这个孙传庭他倒是知道,当年因不满魏忠贤而辞了官,不过是个小官,当年连魏忠贤都没懒得理他,他也记得不太清楚,不过既然是个对国朝忠心之人,那自然也是完全没问题。
梁涛继续道:“臣闻曹文诏将军麾下有一猛将名左良玉,此人可为我麾下。”左良玉此时才是个小小的游击,崇祯连毛的没听过,小人物,自然没有大问题!
“登莱巡抚孙元化,素知火器,臣请其随行。”崇祯想了想,孙元化此人原本便是因为在辽东与袁崇焕守宁远有功的旧臣,如今让他回辽东也对辽东之事大有裨益,也罢,就如此办。
“此外,臣知我大明民间仍有不少能人智士,此等人物久欲为国朝效力,却苦无无甚出身,请圣上容臣招募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