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部分(第2/4 页)
果你能把这些东西拿出来和别的伙伴分享,快乐自然就会来到你的身边!”
当他和妈妈听完我的报告,了解到贫困地区有许多爱学习的孩子没钱买课外书时,他真的很吃惊,就和妈妈一起捐出一万块钱,要求为5所农村小学建立“手拉手”书屋。
我亲自将这些“希望图书“送到安徽阜阳市,郑重交到5所农村小学校长的手中,同时反复叮嘱他们,一定要让看到书的农村孩子把自己的感受写给那个男孩。
几个月之后,男孩真的收到了上百封农村孩子的来信,男孩的校长惊讶不已,以为这个男孩干了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
在这些信中,农村孩子对城市男孩表达了最朴实的感谢,说他们从来没有看到过这么多的书,还说这些书让他们产生了许许多多美丽的梦想,给他们带来了不曾有过的快乐,更说他们一定会好好读书……
男孩被感动了!他忽然觉得,自己是多么的重要,自己的这些书是多么的神奇!
慢慢地,男孩变得快乐了!他还和妈妈商量好,每年都要省下一些钱来捐书,送给山里的孩子。第二年,他又捐了1000册书……
分享是快乐的大门,学会分享,你就进入了快乐城堡;
独享是痛苦的大门,只去独享,你就走进了痛苦的泥潭。
当你学会了分享,你就拥有了快乐!
面对弱者——需要同情更需要理解
将心比心
女孩A,看见家境贫寒的女孩B呆呆地看着自己的漂亮文具,便当众抽出自己心爱的花杆笔:“你没有,送你吧!”
可是,女孩B一让再让,怎么也不肯收下:“我有,我有,我只是看看。”
女孩A很纳闷:她明明没有,为什么要说有呢?
你是不是也有同样的纳闷。你常常主动帮助有困难的同学,可是他却拒绝你的帮助,你百思不解:我好心帮他,他为什么不领情?
我给你们讲个故事吧:
一个初春的假日,妈妈在储物间整理家人的冬衣。9岁的安娜伏在不远的窗台上,兴致勃勃地向外张望,不时地告诉妈妈院子里又开了什么花。
妈妈无意中发现,安娜的羊绒大衣两侧的口袋里各有一副手套,两副手套一模一样。
“安娜,是两副手套叠起来用才够保暖吗?”妈妈不解地问。
“不是的,妈妈。它暖和极了。”安娜扭过头来看了看手套,明媚的阳光落在她微笑的小脸蛋上,异常生动。
“那为什么要两双呢?”妈妈更加好奇了。
安娜抿了抿小嘴,认真地说:“其实是这样的,我的同桌翠丝买不起手套,但她宁愿长冻疮,也不愿意到救助站领那种难看的土布大手套。平时她就敏感极了,从不接受同学无缘无故赠送的礼物。妈妈给我买的手套又暖和又漂亮,要是翠丝也有一双就不会长冻疮了。所以,我就买了一副一模一样的放在身边。如果装作因为糊涂而多带了一副,翠丝就能欣然地戴我的手套了。”安娜清澈的双眸像阳光下粼粼的湖水,“今年翠丝的手上就不会生冻疮了。”
妈妈欣慰地走到窗边拥抱了自己的小天使,草地上一丛丛兰花安静地盛开着,又香,又暖。
你们想想,安娜为什么要买两副一模一样的手套,而且装作因为糊涂而多带了一副呢?因为安娜知道,一个家境贫寒的孩子和家境优越的孩子在一起时,她需要的不仅是物质上的帮助,更是精神上的尊重。女孩A当众送给女孩B礼物,会让女孩B觉得自己很没有面子,所以谢绝女孩A的好意。安娜想到了这一点,巧妙地让翠丝戴了自己的手套。
我们想要帮助别人,常常出自同情、怜悯,而忘记了“理解与尊重”。对弱者的心,你了解多少呢?
有一家店铺门口钉了一则广告,写着:“出售小狗”。
这则广告吸引了很多孩子,有个小男孩问店主:“小狗卖多少钱呢?”
“30至50美元不等。”
小男孩在口袋里掏了半天:“我有2。37美元,请允许我看看它们,好吗?”
店主笑了笑,吹了声口哨,一位女士跑了出来,身后跟着5只毛茸茸的小狗。其中有一只远远地落在后面。
小男孩立刻发现了那只落在后面一跛一跛的小狗:“那小狗有什么毛病呢?”
店主解释说,那只小狗没有臀骨臼,所以它只能一拐一拐地走路。
小男孩说自己想买下那只小狗。
店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