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0部分(第2/4 页)
一天两天不闹事可以,但这已经快一年时间,今天总算逮着个机会,听说朝廷要禁道,他们一合计,这是“扬名立万”的最佳时机,因而蜂拥过来找朝廷理论。
在这件事上,这些学生本身没有恶意,也没人去挑唆他们,只是他们所用的方式有些过激。连乎生到了宫门口,察觉到这些学生实在太难控制,便心下一狠,下令强行驱散这些来闹事的太学和大学学生。
一时间宫门口热闹非凡,这些学生受到官兵的阻挠,而且是刀剑相向,反而没有怯懦,这次这些学生中领头的却并非官家子弟,而是一群“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普通贫家子弟,这次长安城内大火,对他们的家庭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他们也希望通过这么一种方式,为百姓和“正道”请愿的同时,为自己扬名立万。
随后,宫门口发生了小规模的骚乱,再继而,一气之下的连乎生想起来廖明升的说辞,以“杀鸡儆猴”的方式来教训这群学生,于是他下令当场砍杀了两名带头闹事的学生代表,而且将之前抓获的几名带头人捆的掩饰,挂在皇宫城门上示众。
连乎生想的很简单,想把事情办好,就一定要有一定的手段,他跟刘愈的时间已经不短,知道刘愈的上位便是以心狠手辣而著称。这次他下狠手,在他想来,回头刘愈虽然也会有怪责,但大致还是会欣赏他这种敢于承担的作为。
但他忽略了一点,刘愈心狠手辣所对的目标都是政客或者是战场上的敌人,而他所对的目标,却是整个大顺朝都同情不已的来请愿的学生。
虽然连乎生把学生吓退了一些,但还是有不少学生拼死跟官兵在搏斗。连乎生感觉到这群学生是在跟他拼命,便下令禁闭城门,不管学生再怎么闹事,他也不出来理会了。
很快,消息便传到了雅前殿,同时也传遍了整个长安城。刘愈听到这消息的第一反应是,这连乎生是自己找死。(未完待续。。)
第六百六十一章 善名我当,恶事假手于人
本来杀几个人没什么,刘愈连淮北省那群大儒和儒官都没放过,更何况是一群学生。但问题关键就在,这风口浪尖上的时候,朝廷正要上下一心团结对外,却发生这等“友邦惊诧”的事件,学生一闹事,等于是把长安城的舆论倾向,反过去往三清教那边推了推。
随着连乎生在宫门口杀学生,再将部分学生代表挂在宫门上示众,更多的人参与到这场声讨朝廷的“闹剧”中来,先是礼部的一些官员,再到一些朝中老臣,他们的消息得到的很快,紧接着他们就作出表示,要声援这群学生,声讨朝廷的禁佛和禁道的行为。
“谁说朝廷要禁佛和禁道?”刘愈不想把事情闹的太大,直接把来为学生助威的礼部官员及太学和大学教习全部叫到雅前殿外的院子,当众把自己的立场重申了一遍,“昨夜,只是要搜查佛寺中可能隐藏的乱党和邪教教徒,查道观的目的也是一样。不管是僧侣还是普通的佛道两家信徒,在平息此事之后,都会让他们回佛寺和道观中,继续他们的修行。朝廷并没有打算要禁佛或者禁道!”
刘愈说完,下面的官员和教习还是很不满意,事实上他们对刘愈这个人本身就很不满意。借着在宫门口杀学生的事件,他们来更是理直气壮,认为刘愈的做法只能证明他在说谎,事实就是刘愈容不下宗教在大顺朝的存在,三清教如此,佛道两教也是如此。
在这时候。面对群情激奋来声讨的人。刘愈知道不做点什么这些人不会善罢甘休。本来他只是想赶紧先安抚朝中对此有意见的人。他也没想到有意见的人这么多,到现在,他只能先处置连乎生,暂时把这股风头给压下去。
刘愈吩咐将连乎生下狱,听候发落,同时将皇宫的戍卫完全交给新军,暂时调遣霍病为皇宫侍卫的总统领,同时重建御林军的建制。
刘愈在雅前殿内一脸下了几道政令。总算是暂时将外面一群人的愤怒给压了下来,而据刘愈所知,到此时在皇宫门口那群学生依旧没有散去,而且聚集的人越来越多。
“诸位臣工。“刘愈发布完政令,再次走出雅前殿,当众道,“现下正是朝廷内忧外困的时候,若然处置不好三清教的问题,那长安城将不得安宁,继而北方的突厥还有东北的高丽。以及西域诸国,都会图谋大顺朝的疆土……”
刘愈故意把话说的很严重。把问题的层面上升到国家和民族的安全上来,这一切都让他感觉自己在照本宣科,“诸位赶紧去奉劝那些士子回去,朝廷自会给他们交待。另外,若然勇侯带兵到皇宫来,那时候就不是只杀一两个人,杀的多了,你们可别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