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部分(第2/4 页)
“我父亲身陷大牢时,私下托人传回来的家书上还写着——沈党要参,皇上要谏,致君父为尧舜,免百姓之饥寒。”
“蔺辅国始终没有放弃我父皇,他心里永远挂着千百万百姓。”曹璃深感抱歉,这样的人,不该死于非命。
“是。所以即使恨你父皇杀我全家,我仍不忘父亲遗训,为国、为发,竭尽全力。”他句句真心,毫无虚饰。
重已操守而大公无私,她不由得感佩道:“有你们这样的人,是国家之幸。”
“做这种事,让我很愉快,就和你医治好病人时一样快乐。”
轩辕竟侧头,对她莞尔,她回给他一个灿烂笑脸。
笑过后,她讶然发觉,在这个深宫内苑,她竟然能笑出真心真意。
“这次从村里出来,沿途听了很多话。”曹璃拉出新话题。
“什么话?”
“有人说,朝廷为鼓励百姓耕作,免了全国农民两年税收。”
轩辕竟确定这消息,“这政策得感激沈知清,是他的大力相助才能办到。”
“他会大力相助你这个敌人?很难想象。”她表情写上——胡扯。
“他的财库比我想象的更吓人,相信吗?八万万两白银,再加上无数珍宝……那比大曹十年税收还要多。”
“天,他是聚宝盆吗?怎能聚得这么多财富?”她很难想象。
“听说他还有一处秘密宝库,里面的藏金也非常可观。可惜让沈傅超逃脱了,不然朝廷还可以更阔绰些。”
曹璃听了咋舌不已,“不知道宰相可以敛这么多财……”
“你不知道的事还多呢。说吧,沿途还听到什么?”
“我听说朝廷决定在各个州县,划出国家土地,分给无地可耕的农民耕种。”
“这个就是重点了,如果我们用的还是同一批人,各地马上会有官商勾结的事情发生。”
“这么好的政策,也能被官商搞砸?”
“官把地划给百姓,却不将朝廷发下的秧苗补助给百姓,百姓无银可耕植新作物,只好贱卖土地于富商,到头来,只能继续当佃农,继续受富商剥削,导致贫富不均。而一个国家会灭亡,其根本原因就是贫富不均。”
“那……你们怎么因应?”
“我们从未秧村派出两千余人担任司长,专门负责这次的差事,倘若办得好,下一次会再委任他们更重要的公差,并破格拔擢。”
曹璃点头了解,又道:“我听说,朝廷广招儒生,决定在各处办免费学堂,让不管有银子没银子的小孩都能念书。”
“培养人才是百年大计,一个富有的国家不在于国库里有多少金银,而是庙堂上,有多少个能用的臣子。”这是愿景,也是努力的目标。
“我同意,许多聪明小孩往往因为没书念而埋没一生。是了,我还听说自首无罪,只要贪官吐出民脂民膏,就可以免去抄家杀头的大罪。”这个法子最有趣,许多百姓都在猜,某某大官值多少纹银。
轩辕竟闻言一笑。“对。我还定了价码,哪个官得吐多少银子,全都列得分分明明。”为官不清廉,犹如国家被挖了个无底洞!此番肃清贪官污吏,以示警惕,才能导正为官之道。
“如果人家是不贪污的好官,却让你误会呢?”
“你以为这几年,从未秧村里派出去的密探是做什么用的?要是连那些贪官口袋里有多少金银都算不出来,岂非太没有能力?”
她果然没看走眼,未秧村不是个普通地方。“呵,好一个强盗窝,派得出司长,也派得出密探,会不会也能从那里面挑出三五个宰相?”
“是不难。”他对于自己一手建立起来的未秧村自信满满。
“服了您啦。”
“我怎么觉得你的口气好象是讽刺?”
“讽刺轩辕将军?讽刺名满天下、百姓称颂的大英雄?这可没这个胆子。”她大笑。
“别人不敢,玉面观音肯定是敢的。”她的名声不比他差。
曹璃抿嘴。她珍惜可以这样和他毫无顾忌谈天说地的日子,只是没有太多机会了吧?一待他登基、立后,帝位、皇朝确定,他们之间便是遥迢千里。
“灵枢,你曾说过,不想住进这道高墙里?”
“对。”
“这是你从小住惯的地方,我以为你比任何女人都更能适应。”
“能适应不代表喜欢,我比较喜欢可以随心所欲说真话、做真事的地方,我喜欢与人真心相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