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部分(第2/4 页)
“不能。本王言出必行,一言九鼎。”
“那不就结了?您再问这些还有意思吗?反正,由我殚精竭虑,呕心沥血就是了。顶多,殿下多赏我些名贵补品吧?”
慕容恪眉头一挑,目光在石中玉脸上扫过。
这小子根本没有一点为难的样子,而且就算加上以前送给金旖晨的诗作,也凑不成一本诗集。但她那么胸有成竹,难道真是腹中有锦绣?
一个*****王府的人,一个从江原逃难的人,能写出一笔好字来够稀奇了,还能做出这么多绝句出来,他的这个小家丁可绝不简单那
石中玉似乎总是想从他身边跑开,虽然没有实质行动,但他感觉得出来。那么,石中玉就不是某些人安插在他身边的,那么这小子到底是什么来头?早说要调查石中玉的身世,却一直耽误到现在没办,现在看来真要抓紧些。还有,这小子为什么总跑西山堂?爱书,还是……
“其实,本王倒爱那最后一首。北风卷地百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他转开念头,轻轻吟颂,“你到过北地吗?描述得很贴切啊。你怎么知道那天气冷到连刀也拔不出来?”
这诗作本身就是千古绝唱,很有感染力,刚才石中玉写这首诗时,又有意讨好,改了几个有关地名风俗的词,虽然句子就不工整了,但却更符合异时空大燕的事实。
“殿下出征时,我担心来着,所以请教过夏公公,这才知道北魏那边的风光和行军打仗的艰辛。”石中玉叹道,“世人只看英雄凯旋,却不知其中的苦楚和凶险。用俗语来说,就是光看见贼吃肉,没看见贼挨打。我这不是心疼殿下嘛,才写出这首来。”
是啊,外人只见他的外表,只有这小家丁最了解他的不堪和孤零。
慕容恪被石中玉的俚语逗笑了,同时心头只觉得有什么陷了进来,一塌糊涂。而让他无法预料的是,接下来的几天,出现了各种混乱。
第九十九章 到底什么意思?
天气一直没有大幅转暖的迹象,积雪也没有融化,不过大批侍卫早就把上下山的通路清静干净了。照理说,快年关的日子,小家小户都忙得不可开闪,何况偌大一个东宫?繁杂的事物肯定很多,忙得人脚不沾地,但东宫的掌宫人……太子妃殿下就跟没事人似的,一派要在山上会安心多住些日子的模样。
她不提离开,金小姐就不能走。金小姐不走,别人也只好陪着。毕竟,都是为金小姐来的么,不管什么目的,也不能在这时候泄气。而石中玉对这样的安排倒是挺高兴的,因为可以天天见到她的哥哥阿忘。
奇怪的是,她本是重生的灵魂,却从心底对阿忘产生了最真挚自然的亲情来。这种情况非常奇妙,根本无法解释。或者是因为不管灵魂如何,毕竟血管里流着一样的血吧。
并且,虽说她被抓回到不语轩侍候,但慕容恪对她基本上是放羊的态度,白天不管,晚上点名。她顶着贴身小厮之名,但裕王殿下似乎有意疏远她,几乎不召见,饮食起居都是四大美婢侍候的,她插不上手。四大美婢都很高傲,本来就看不上她,甚至连话也不乐意同她讲,她倒乐得清闲,少在人家面前晃。
呃,她说几乎不召见,而不是完全不召见,是因为不知道慕容恪什么时候会找她。见到她后不是找茬,就是呵斥,反正总要折腾人的。
那感觉……好像……似乎……大约慕容恪很不想见她,可又容不得她远离。对此,她的态度是,他强任他强,明月照山岗,只要给她见哥哥的机会,别的全是浮云。
为了不太显眼,她硬缠着阿忘要学武功、学驯马、金旖晨也天天陪同。阿忘开始时百般推托,后来实在被缠不过,就言明既然要学,就不能敷衍。石中玉考虑到以后出府生活,可能会遇到很多困难险阻,居然不怕苦,学得很用心。
而金旖晨本就有武功底子,虽然全是唬人的花拳绣腿,好歹也能和石中玉喂喂招,两人肢体接触增多。石中玉迟钝的没发觉,金旖晨却每回见到她都面带红晕。
至于慕容长天……她本来不想太接近,倒不是不喜欢那个少年,是觉得有了瓜葛就会惹麻烦。毕竟她现在的“主人”与慕容长天分属不同党派,而那个太子妃一看就不是好相与的,自然少沾为妙。可是在诗会的转天,去她冷香阁的路上,与慕容长天不期而遇。
以她的身份而言,就算身边没人,在这明月宫里也是要行跪拜之礼。毕竟太子妃是厉害的女人,万一派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