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部分(第3/4 页)
指,大声说道:你们怎么可以说这样的话?请你们以后不要再提这件事。
说罢,便拂袖而去。
贯高看着赵王离去的背影,说道:我王,孱王也!我看我们不如自己动手,事成归赵王,事败归自己。
此后,两人便一直积极策划砍杀刘邦的计划。
第二年(公元前199年),刘邦再次御驾亲征到东垣攻打韩王信的残部。这一次没有匈奴铁骑的帮助,很快便将韩王信残部击溃,刘邦得胜班师回朝途中再次经过赵国。
贯高,赵午两人得知这个消息,在柏人县迎接刘邦,他们事先准备好的行辕厕所里埋伏好了刺客,计划邀请刘邦在此留宿,等时机一到把刘邦送上西天,然后拥戴赵王为天子。
但计划总没有变化快。
刘邦到达柏人县后,问下属道:这是什么县?
柏人县!
刘邦似乎嗅到了空气中不寻常的味道,并发现了些许诡异,说道:柏人,迫人也,下令全军,今晚不在这里留宿了!
贯高,赵午等人辛辛苦苦策划的阴谋就这样泡汤了。
不过,贯高,赵午并未放弃,他发誓只要他还有命在,一定要为赵王讨回公道!
但不知怎么的,贯高的仇家得知了贯高等人的阴谋,十分兴奋,便马不停蹄的向朝廷举报他们谋反的事情。
刘邦且怒且喜,怒的是他们竟敢如此大胆,包藏祸心,喜的是终于有借口可以搞掉赵王了,说起这个平庸的女婿,他就来气,占着茅坑不拉那个啥啥的,上次故意去羞辱他,本想激怒他治他个大不敬之罪,没想到那臭小子还真能忍。刘邦对张敖打心底里不满意,要不是看着他老爹的份上,他绝不会把王位封给他。
现在好了,张敖撞枪口上了,正中了刘邦的下怀。
好女婿,怪不得岳父,赵国这片土地,朕早就给他物色了新主人!刘邦心里窃喜。
刘邦随即下诏,逮捕赵王及其同谋者!
一个都别想跑!
赵国官员得知消息,大为惊慌,聚集在一起商量对策。
但思来想去,也没有力量与朝廷对抗,谋反之罪只要坐实,只有死路一条,而且对于这种罪,是没有所谓的刑不上大夫的限制,狱卒们逮到这些必死无疑的人,肯定不会放过锻炼身体的好机会。进了诏狱,就意味着耻辱!
士可杀,不可辱。
绝望之下,大家自然而然想到了最后一种保留尊严的方式,自刎。说时迟,那时快,赵午已率先拔剑出鞘,上了路,尔后又有几个赵王臣属倒在了血泊中。
贯高眼见这样下去,赵王府一个人都别想留下来,于是,他大喝道:赵王根本没参与谋反,都是我们的错,我们要死也得去长安讲明白,给赵王伸冤!要都死了,谁来还赵王清白?
国相一言,众人惊醒!
他们顿时安静了下来,略微思忖道:对啊,赵王并无过错,如果连累他,我们做臣子的百死莫能赎身啊!
于是,贯高陪同赵王到达长安。
对于他们的主动,刘邦有点诧异:见过不怕死的,还真没见过这么不怕死的。
其实,刘邦是很了解赵王的为人的,说那傻小子谋反,借给他十个胆都不敢。但这是一个废除异姓王的绝好机会,怎么也得捞点口实,给他安个罪名。
赵王和贯高统统被下狱。
鲁元公主得知未婚夫被抓,赶忙向吕后求情,吕后心疼女儿,去拜见刘邦,给张敖说情,可是刘邦却大发雷霆。吕后碰了一鼻子灰,只能偷偷地找来主审官廷尉王恬,只对他说了据实禀报四个字。按理说,据实禀报本就是廷尉的职业操守,也无需皇后亲自来训导才对。表面上,吕后说了句废话!但仔细想想,这就奇了怪了,吕后什么身份,怎么可能大老远伤筋动骨跑来说废话?
皇后到底什么意思呢?王恬是个机灵人,稍微一琢磨,他就明白了,皇后这是话中有话啊。
吕后的意思很明显是说,赵王张敖上面有人,而她就是上面那个人,这便是据实的那个‘实’啊。
高,吕后真是高啊!她这句貌似废话的话,真是太高了,就算将来赵王谋反案坐实,吕后也毫无干系。
王恬把赵王带到了专门的别室中,暗令狱卒,要统一认识,对外宣称看管赵王,对内则要服务赵王,除了限制外出,要让他有宾至如归的感觉。
可是,贯高就没这么好的待遇了。汉朝的诏狱虽没有后来明清的那样恐怖,但花样也还真不少,什么刮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