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部分(第2/4 页)
防守十分严密,弄不好会陷入重围。能偷营成功的,要么敌军营寨极度空虚,要么敌军将士极不正常。
而眼前的楚军就属于极不正常的状态,战争期间,将士喝酒的喝酒,睡觉的睡觉,唱歌的唱歌,全然一副歌舞升平的景象,而一军统帅项梁也是喝得烂醉如泥,正在牙帐中鼾声如雷。
项梁,是一个优秀的将领吗?我在怀疑…
章邯率军悄然接近楚军营寨,见楚军果然防备松懈,大喜:天助我也,项梁,你的死期到了。当即一声令下:给我杀,给我痛痛快快地杀,给我一个不留地杀。
秦军将士早已憋了一肚子气,今晚总算可以好好地发泄,窝囊了个把月,总算可以把这口恶气给讨回来了。不用过多描述了,结果可想儿知,项梁酩酊大醉,楚军措不及防,前些日子张牙舞爪的雄狮变成了一群待宰的羔羊。
楚军阵营里一时火光冲天,鬼哭狼嚎。
在牙帐里的项梁刚被惊醒,眼睛还没睁开,一个秦将飞马过来,手起刀落,项梁的头颅在地上咕噜咕噜的滚了起来。项梁,今夜再也无法入睡。
可悲可叹。
项梁已死,楚军士卒更是成了无头的苍蝇,到处乱窜,秦军直杀得手软。
章邯报了大仇。感觉志得意满,神清气爽,他认为楚军主力已经悉数被歼,再也掀不起任何风浪。
章邯遂把注意力望向了北方。
章邯犯了一个意识上的疏忽,那位几次在战场上打败他的年轻人并没有在定陶战役中成为牺牲品。
而项羽的存在,保留了楚军新生的火种。
这个时候,赵国李良杀了赵王武臣,尔后被张耳,陈馀击败,李良投降章邯,请求发兵攻打张耳陈馀,章邯随即移师北上攻打赵国。
史记中有这样的话:“章邯已破项梁军,则以为楚地兵不足忧”。重点是‘以为’二字,我们很容易感受到司马公的言外之意,他认为章邯移师北伐是一个致命的错误。而我认为,章邯北上的决定无论对错,其实都不重要,关键在于天下人已经抛弃了秦朝,即便章邯乘胜追击,杀死项羽,彻底打垮楚军,也无法挽回秦朝的败局。
项梁死了,一个真正的王者却要崛起了。
第23章:楚怀王的智慧
豫鲁大地盛夏之时,正是雨季,项羽与沛公合兵攻打外黄(今河南民权西北)县,却无法得手,尔后转攻陈留(今河南省开封市陈留镇),这时候,项梁兵败被杀的噩耗传来,楚军军心浮动,士卒惊恐。
为了防止章邯乘胜进兵,项羽刘邦迅速退出战场。楚怀王为了保存主力,将都城于盱眙迁徙至彭城。
吕臣驻军彭城东,项羽驻扎彭城西,而刘邦则驻军在砀郡。
这个时候,楚怀王在紧张中接到一个稍稍值得安慰的消息,魏咎的弟弟魏豹夺回了二十多座魏国城池,为了提升士气,稳定军心,他将魏豹封为魏王,魏国由此复立。
彭城三面驻军,被严密的保护起来,只等章邯来袭。
可是左等右等,也没见秦军的影子,后来才知道秦军北上向赵国进攻去了,大家这才松了口气。
章邯对无名之辈没有兴趣。
陈馀,张耳的大名一直都让章邯很忌惮,早就想拿他们开刀,苦于腾不出手来,现在终于有机会了,他怎会放过?
楚国上下总算松了口气,强敌已经撤退,按咱们祖先的优良传统,闲是闲不住的,外敌走了,所以就在内部搞点事做做。
众所周知,楚怀王不是自己爬上去的,而是项梁立的,项梁在世的时候,楚怀王只有一个签字的权利,没有批准的权利,也就是说什么命令,什么事情项梁决定好了,按礼数向他禀报一下,楚怀王只需说‘知道了’三个字就完事,他的意见是有的,但也是不算的。
说白了,楚怀王就是个傀儡。
楚怀王要是什么傻子,浪子,纨绔子,小孩子或者有特殊爱好的什么家等等之类的人,那他会觉得很爽,可问题上他不是。
在中国历史上可以看到很多这种人,比如东汉那些娃娃皇帝们(小孩子),后主刘禅(纨绔子),晋惠帝司马衷(傻子),宋微宗赵佶(浪子兼艺术家),明熹宗朱由校(工艺制作家)等等, 这些人当上皇帝做傀儡,他会觉得很爽。为什么爽?因为可以尽情地只顾自己乐,而且作为皇帝,要什么有什么,也不用为柴米油盐发愁,能不爽吗?
前面说过,楚怀王是个颇有些想法的人,那么问题就来了。
他怎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