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部分(第2/4 页)
可行的方式就是设立各种各样的专门部分,分工负责各方面的业务。这种构造就是所谓的职能制结构(见图IV—4)。
职能制结构建立在专业化分工的基础之上,专门的活动放在专门的部门中进行。这种结构是绝大多数中小型机构的标准构造,它具有几方面的好处。首先,同样的活动放在同一个部门中进行,带来了规模经济效益。其次,专门从事某一领域的工作,容易积累专门的技能,培养专门的人才。
这种结构也有其缺陷。这种结构建立在分工的基础之上,人们是用铁路警察的方式来做事的,大家各管一段。我这段做完了,就扔到墙那边去。至于我的工作是否符合下一个环节的需要,对最终顾客有怎样的影响,对于组织的整体绩效有何影响,都不是我要考虑的事情。也就是说,职能制结构容易导致人们的本位思维,横向协调较差。对于这种只重本位而不顾横向协调和整体目标的思维方式有一个形象的说法,即“隧道眼”。“隧道眼”是各种组织中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
延伸阅读(8)
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现象。公司的研发部门抱怨制造部门,我设计这么好的产品,你们却制造不出来;制造部门的人又反讥研发部门,你们连生产设备的精度都不清楚,怎么可能设计出好东西;然后又是销售部门指责研发部门,你们就知道闭门造车,一点都不了解顾客的真正需要。这些其实都是“隧道眼”的表现。
组织的产品和服务是通过各个环节的协作来完成的。各个部门之间相互依赖,任何一个部门都不可能离开其他部门而独立存在。但是在职能制结构下,组织的“墙壁”把创造产品和服务的流程切割得七零八落,上下环节之间没有协调,导致了输出的质量低、成本高、速度慢、效益差。也就是说,部门割裂是导致组织绩效低下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3.事业部制
仍以上述饭馆为例。饭馆的生意继续火爆下去,导致这个饭馆的规模越来越大,雇用的人数也越来越多。在职能制结构下,层次和宽度分别反映了组织结构中纵、横两个参数。这个生意兴隆、不断发展的饭馆,是宽度越来越大还是层次越来越多?或者说,是越来越胖还是越来越高?
根据前面的讨论,在一定的情景下,也就是说,在一定的人员素质、计划完善程度、变化程度、沟通手段等前提下,宽度是不可以改变的。因此,此处的规模扩大主要反映在层次的增加上。
但是,层次的增加会使费用越来越高,沟通越来越难,计划和控制越来越复杂。这就意味着,职能制结构的成长是有极限的,到一定程度之后就容纳不了成长的可能了。这引出了一个悖论,事业的成功导致了规模的扩大,规模扩大带来了层次的增加,而层次的增加则使得上述几方面的弊端越来越多。一定意义上讲,成功孕育了失败。
这种情况有点像旧式的大家庭,由于长者长寿,人丁兴旺,所以形成了四世同堂的大家庭。众多的人口长年累月在一起吃饭过日子,必然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矛盾。最后实在过不下去了,就只有分家,儿子们自立门户。但是,大政方针还是要由老爷子过问。
大名鼎鼎的通用汽车公司在20 世纪20 年代面对的便是这种困境。通用汽车当时的总裁阿尔弗雷德?斯隆想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招数,就是采用事业部制(见图Ⅳ—5)。这种制度颇似上面讨论的分家的做法,各个儿子(事业部)相对独立地各管一摊,但由老爷子(总部)掌管大政方针。比如,人事、投资等重大问题由总部来决策,日常的生产经营活动则交由各个事业部进行。事业部制的出现使得企业规模的扩大几乎不再有限制,从而出现了众多的拥有数十万雇员的巨无霸企业。
事业部制有一个外号“联邦分权制”,它是一种分权的制度。每个事业部都有其独立的产品和市场、独立的责任和利益,实行独立核算,是一种高度自治的分权化经营。同时,事关大政方针、长远目标以及一些全局性问题的重大决策集中在总部,以保证企业的统一性。事业部制的最主要特点就是集中政策指导下的分散经营。
高度自主经营的事业部就相当于一个独立的企业。同一企业的不同事业部之间往往也存在竞争关系。尽管一定程度的竞争是有利的,但如果协调不好,也存在损害企业整体利益的危险。
4.矩阵制
笔者所服务的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采取的是一种纵横交错的结构。纵向是以专业化分工为基础形成的各个系,如企业管理系、人力资源系、管理科学系等,横向则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