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部分(第3/4 页)
泪水,点了点头。
是啊,知之甚少。
他们当中的绝大多数人只知道那是一艘失事的潜艇,并不了解整个事情的经过。
谁说不够壮烈?
王亮注意到,官兵们当中有一名军官的表现有些与众不同。
上尉,看上去有几分面熟,但王亮就是想不起来在哪里曾经见过他。
或者说,压跟就没有见过面。
上尉的眼圈红红的,往舟山群岛的方向眺望着,好像。。。。。。
部队长注意到王亮的目光落在了那名军人身上,介绍道:“首长,那是我们潜艇上的航海长,他的外祖父就是当年418号潜艇的艇长张明龙烈士。在418失事前的一周,他的妻子生下了一个女儿,也就是我们航海长的母亲。。。。。。”
“哦。”王亮恍然大悟,点了点头。
难怪眼熟呢,原来是老战友张明龙的后代。
王亮没有想到,那少年追随着祖父的脚步也加入到了潜艇部队,并且成为了一名航海长。
“重点大学的研究生,毕业后自愿入伍的,为的就是离自己的祖父更近一些,他是一名十分出色的航海长。”部队长道。
“是啊,他的祖父没能够回来。”
说罢,王亮面对着全体官兵们继续道:“在祖国最大的群岛舟山群岛的烈士陵园里,有一个墓群格外醒目。墓群坐落在烈士陵园的正中间山道上,站在其前面,正好可以眺望茫茫东海。”
“墓群由三十八座坟墓组成,其正面有一块青石碑,上面用楷书端正地写着【一三八五部队遇难烈士纪念碑】几个字。”
“背面写着墓志铭,【己亥岁暮,海军418潜艇38名官兵英勇牺牲,天人恸悼。乃择陵舟山,立碑定海。齐高天之寥廓,豪气如虹;共海水之蔚蓝,热血化碧。惊涛拍岸,呼吸可闻;繁星在天,目光可接。】”
“【夫生死或然也,生作人杰,死为海魂,放缆舟山之舟,扬旗定海之海,肩披碧波,带系长风,屏落东南,翊卫国门,以壮乎哉!】”
王亮熟练着朗读着418号潜艇烈士们的墓志铭。
更确切的说,是背诵。
太熟悉了。
海军是王亮的家,如果家里的事情都记不清楚的话还能记得什么?
“【昔日甲午一战,百年蒙耻,而今中国编队,远航寰球。荣辱之间,端在海权;存亡之道,制海为先。为不忘前史,昭示后世,秉承海军之关心,特重修陵墓,更葺丰碑。俯瞰千岛城郭,日新月异指示万里航程,继往开来。烈士捐躯,虽死犹生。】”
诵读到这里,王亮不由得提高了声调:“制海强军,舍我其谁?往者未竟之志,来者当知奋勉也!”
“墓志铭是后来才添上去的,在当时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418潜艇是一个秘密。烈士墓碑上没有留下任何事迹。即便是到了今天,很多人,包括舟山本地人,都不曾知道,五十八年前曾有一群无私而又无畏的中国潜艇兵,为探索潜艇这一当时的尖端武器的作战技术性能而捐躯在茫茫东海。”王亮介绍道。
0221 因为我们不怕死,因为我们敢去死
0221 因为我们不怕死,因为我们敢去死
“他们,是一群沉默的海魂。”
现如今,这早已经不是什么秘密了,烈士们的名字也终于可以重见天日。
上尉艇长张明龙,上尉代理政委张前冲,上尉副艇长王明新,上尉副艇长鲍风林,中尉航海张金作印,中尉鱼雷长王文奎,少尉机电长阎信芝,少尉实习鱼雷长李捷忠,准尉范秀德。。。。。。
军士长、上士、中士、下士、列兵。。。。。。
他们是中国第一代潜艇兵,从陆军部队中百里挑一,接受过严苛训练的精英。
如果潜艇不失事,他们会有更美好而又辉煌的未来。
但,没有如果。
评论区。
“沉痛悼念为国捐躯的三十八位潜艇兵!”
“中华儿女永远记住你们!”
“泪目,致敬!”
“值得敬佩的中国潜艇兵!”
“感谢你们,祖国的强大离不开你们。”
“狂涛卷去青云志,革命气质留人间。”
“真的,好想好想你们啊,现在几乎天天都在怀念那个年代,怀念那个年代那些可爱的人。风风雨雨我们一起趟。好想回家,真的好想回家。。。。。。一个垂暮的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