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部分(第2/4 页)
刘邦的半壁江山都是韩信打下来的,虽然刘邦对于韩信拥兵自重一直心有疑虑,好歹是生死与共过的兄弟,杀是不能杀的,那就只好让韩信连降几级。韩信肯定是很恼火,趁刘邦外出打仗,想要造吕后和太子的反。吕后急了,赶紧找了萧何来商量对策。萧何就建议她把韩信先放进宫再来瓮中捉鳖。韩信果真上当了。吕后抓了韩信,用个布袋套住了韩信,再用竹签,活活把韩信给戳死了。
所谓,〃顺我者昌,逆我者亡〃。吕后为了保住自己在宫中的权威,简直将这一真理发挥到心理变态的地步。这也难怪,吕后本来人老珠黄沦为弃妇,现在又赶上更年期,心理不变态才不正常。刘邦回来,知道韩信死了,还死得这么惨,心里的隐忧愈发严重。
这场博弈,很明显,刘邦和戚懿都输了。刘邦输在优柔寡断,戚懿则输在不自量力。试想,戚懿平日里只知在刘邦面前装痴耍娇,谈谈情跳跳舞。她所得到的不过是刘邦一人。然而吕后呢?朝中有她一个亲友团,还有她辅佐刘邦定天下的赫赫功绩证明她的政治才能。
愁肠百结的刘邦不知道怎样才能在自己死后,仍然保全戚懿母子的性命。这时大臣赵尧先生向他提出了一个建议:让吕雉和刘盈的恩人,那个口吃的周昌先生去做赵王刘如意的国相,吕雉一定会给周昌这个面子。因为在刘邦要废刘盈的时候,是周昌冒死力挺刘盈。刘邦迫不及待地抓住了这根救命稻草,不容分说地要周昌从一国宰相降为赵之相国。这等于从中央下放到地方,周昌当然不服气,提出异议。刘邦便把心里的想法告诉了周昌,周昌知道原来自己是被倒霉地〃委以重任〃,只得背起包袱下放去了。公元前195年,在自己营造出的平安假象中,刘邦心有不甘地离开了人世。
第三节〃此非人所为也!〃
刘邦一死,刘盈登基,吕后顺理成章做了皇太后。刘盈登基时,年仅15岁,加之其个性软弱,政权自然就落入吕后的手中。
吕太后擅权开始,第一个倒霉的自然就是赵王赵如意母子俩。吕太后当年可是和那些开国大臣一样,陪刘邦并肩打过天下的。刘邦能坐稳天下,吕雉实在是居有大功。吕雉当上太后,绝非坐享其成,她靠的是自己的忍辱负重,靠的是自己的政治才能。那么,戚懿呢?
第二部分 第27节:吕后:中国女主第一人(4)
抢男人,耍娇痴,吕太后比不过她。可是现在男人死了,戚懿这样只会梳妆打扮,唱歌跳舞的美人儿该怎么办?
吕太后虽然按制度将刘邦的所有庶出儿子封赏一番,送他们各归封国,但是对他们的母亲——刘邦的宠妃们,却统统幽闭起来,打入冷宫,让她们过着粗衣旧衫,勉强维持温饱的日子。
戚懿则是所有妃子里最悲惨的一个。她没有被打进冷宫,而是被剔了光头,锁上铁链,蹲监狱去了。古时,女子只有国丧才能剔光头。戚懿被剔光头是吕后对她的一种侮辱。
戚懿怎么能忍受这样的侮辱?她曾是高祖手中的夜明珠,白天折袖翘臂,歌之舞之,晚上香被软褥;现在白天端着簸箕淘米,夜里便要赶回黑暗潮湿的囚牢与蟑螂老鼠为伍。
她不是个聪明妇人,懂得隐忍,等待时机。她心心念念地等待自己的儿子来救他,于是,每日不停地唱:〃子为王,母为虏,终日舂薄幕,常与死为伍!相离三千里,当谁使告汝!〃她是有个儿子,很受先皇喜爱。可是先皇已死,稚子羽翼未丰,她好像唯恐吕后不记得她有个儿子似的,心高气傲地向吕后耀武扬威地唱歌。要知道吕后是何等毒辣的妇人!现在她身为皇太后,大权在握,向她挑衅,明显是自寻死路。
戚懿啊,戚懿!若是刘邦泉下有知,也要骂你蠢。戚懿这个美丽的笨女人,越是人多,她越是唱得起劲。要知道她是在宫里唱,她儿子却在千里之外的赵国封地。第一个听到这首歌的无疑就是后宫之首的吕太后。吕太后一听这歌,怒了,心想:〃你有儿子了不起。你想你儿子来救你吗?我就给你来个斩草除根。〃
吕太后又故技重施,宣刘如意来宫晋见。周昌知道吕太后耍的是什么把戏,便称如意有病,自己代为晋见。等待周昌一上路,吕太后就派人亲自去了赵地把刘如意接进宫里。刘如意年纪尚小,不敢不从。这事情,恰恰被他的哥哥,也就是惠帝刘盈知道了。刘盈宅心仁厚,唯恐自己弟弟要被母亲所害,于是亲自出城迎接他。此后,他便和刘如意寸步不离,以期保护如意。
可惜,刘盈保得了如意一时,保不了一世。一日早晨,刘盈早起去习射,刘如意贪睡不起。就在这一空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